科研发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学术论文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浅谈规划
TUhjnbcbe - 2021/7/17 19:10:00

本期主题文章简介

当代大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深刻变革,这些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与知识传播模式的改变,研究机构与学科发展的变化,校园生活与社交空间的变化,等等。大学的变革也同时影响着校园空间的发展,本期主题聚焦于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这一主题涉及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和丰富的设计话题。

江立敏等人结合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考察研究,按宏观—微观、公共—私密、实体—虚拟的逻辑关系,提出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城市空间、群落空间、个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尝试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空间整体观。杨一秀等人通过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的再生案例,提出以“评估—执行—后评估”为循环的动态规划策略,论述了整体、共享、复合的系统化再生原则,以及绿色可持续再生策略在校园历史环境中的应用。丹尼斯·派普斯等人通过Sasaki在美国、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后疫情时代校园发展的未来趋势,指出设计者必须在不同尺度和层面实践弹性设计,与教育者合作,共同创造21世纪灵活多变的“生—学—研”培养模式。邓巧明等人基于现有的人与人偶遇交流从而激发科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提出人与科研信息的偶遇在促成科研人员彼此了解、交流进而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校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对这种偶遇具有重要影响。罗伯特·西姆哈对比了不同社会角色影响下的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两种校园空间模式,认为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应当反映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并为其时代使命服务。在王志磊对张永和的访谈中,张永和阐述了对本体建筑学、超越专业的建筑学、建筑育人的深刻思考,并介绍了由此思考而创作的非常建筑事务所的最新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编:支文*教授

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

浅谈规划设计如何促进大学校园中的跨学科交流合作

EncounterwithScientificResearchInformationonCampus

PlanningandDesignforUniversityCampusesthatNurtureInter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andInnovation

邓巧明刘宇波纪绵DENGQiaoming,LIUYubo,JIMian

Abstract

大学校园是孕育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其不同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对于知识在科研人员之间的传播和转移会产生极为不同的影响。文章基于现有的人与人偶遇交流从而激发科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提出人与科研信息的偶遇在促成互不相识的科研人员之间了解、交流进而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校园的空间结构与布局对这种偶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线阅读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在已深耕多年的既有学科领域内寻求突破,打破学科边界的跨学科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往往就是新的科学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1]。许多重要的科学突破、知识创新以及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都与跨学科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学校园在容纳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同时还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密集地容纳了众多的学科,这是它与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相比所具有的一个突出优势。这也决定了跨学科创新将成为大学的一项根本性的使命,而且这项使命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也必将对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然而不论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大学校园,还是年前按照欧美模式、年后按照苏联模式规划建设的中国大学校园,除了麻省理工学院等少数成功案例之外,都难以为我们提供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经验。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校园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与跨学科研究行为的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

1关于创新与环境空间之间关系的已有研究

由于创新本身难以被准确界定和量化观察,所以在当代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论文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浅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