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创新有活力发展增动力》,展现了记者对4省25家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结果。在这25家企业中,就有4家深圳企业。
这些入选的企业,向全国展示了深圳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及独特魅力。它们都是谁,有哪些过人的创意和创造,提出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跟随人民日报一起来看看吧。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在4家深圳企业里,光启所占篇幅最多,不但介绍了企业发展、专利现状,更就研发经费、*民融合、科研项目审批、行业标准制定等4个方面的问题,采访了研究院副院长季春霖。
文章开篇第一个案例主角就是深圳光启,以其发展,阐述国内创新企业创新氛围浓厚,瞄准并赶超国际最先进技术成为企业共识。
原文: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是一家成立于年的民办非企业新型科研机构,从一支仅有5人的海归创始团队,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五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共同体,获得累计专利授权余件。该机构在超材料、个人飞行器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全世界该领域的86%,具有绝对优势。光启创始人刘若鹏认为,“我们必须瞄准科技最前沿,深度研发颠覆性创新技术。”
大量创新成果的涌现当然离不开企业高研发投入的积累。文中指出: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各类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少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占到销售额的50%以上。光启研究院副院长季春霖以马丁飞行包的谈判为例,现身说法。
原文: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副院长季春霖认为,“创新企业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才能在国际上确保技术领先,公司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全球收购并购,产生了巨大的催化作用,为企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年收购新西兰马丁飞行包时,仅用了3个月就谈成交易,花费万美元,使得公司在个人飞行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不少企业提出,国家战略领域门槛太高,让企业在关键领域发展遭遇阻力。季春霖以国有*工企业为对比,指出了光启的不足,并提出,渴望当*民融合“试验田”。
原文:
季春霖说,“跟国有*工单位相比,无论在投资还是项目申请等方面尚有一些差距,希望能够与其享受同等待遇。企业还希望可以在*民融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愿意承担国家*民融合‘试验田’的重任。”
文中说,调研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反映,目前产学研相关环节脱节严重。而光启对科研项目审批程序复杂、速度慢提出了质疑,认为入门可以松一些,鼓励企业创造性的尝试。
原文:
季春霖认为,中国科研项目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小项目大评审,大项目小评审。一二十万元的项目,层层审批,环节繁杂;相反,上亿元的项目就几个专家一评就过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前期入门难,后期管控不严。对于创新类企业项目,入门不妨松一些,要鼓励不确定性的创新,要敢于让创新企业试错。
多倾听高新企业与一线人员的声音,让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是很多企业的心声。光启指出,虽然自己是民营企业,但和国企良性竞争PK中屡占上风,希望在标准制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原文:
季春霖认为,在制定行业标准时,要尽可能多地让民营创新企业参与进来。“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是良性竞争,光启研究院与*工国企曾在9个月内进行了6次技术较量,全部胜出,一些*工企业为此也加大了技术研发力度,科研水平提升很快。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民营创新企业在行业标准制定中,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能依靠企业大小及产值销售额等,作为选择行业标准制定者的唯一条件。”
深圳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华讯方舟在文中出现两次,篇幅都比较长,包含太赫兹技术介绍及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遭遇的尴尬。
太赫兹人体安检仪,让记者印象深刻,也向人们展示了:创新技术产品化后,将迎来广阔前景。
原文:
记者在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看到一款已经成型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该仪器能够穿透衣服对人体成像,进而实现快速、高效、非接触式的安全检查。“这款安检仪,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在数秒内利用微波感应完成对人体的检测,能够解决机场、海关等重要场所的安检问题。”研究院执行院长、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庆说。
与光启一样,华讯方舟也因民营企业身份遭遇过尴尬:国家法规中,卫星通信是市场只对国有控股的企业开放。面对这万亿级别的市场,华讯方舟很着急。
原文:
丁庆告诉记者,基于公司开展业务的需要,两年前,公司向工信部提出申请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尽管四处争取,但受制于既有法律法规,工信部对这一申请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依据是《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公司的国有股或者股份不少于51%。那就意味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永远不可能取得这一资质。”建议适时放开卫星通信领域的行*许可审批,激活国内的商用民用卫星市场,根据测算,一旦放开限制,我国的商用民用卫星市场将达到万亿级别,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理念。
深圳光峰光电集团
光峰光电在文中也出现两次。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主要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的重要作用。
一些企业提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高新技术迅速被抄袭复制却难以追责。光峰光电就遇到过这一问题。
原文:
光峰光电集团董事长李屹表示,年企业创业之初,就把研究方向投向了对显示要求最高的电影市场。年,光峰光电开发的全球首款流明符合DCI标准的激光电影放映机,被成功应用于《变形金刚4》的中国首映。公司为技术研发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才研制出这一世界领先的技术,遗憾的是,国内外对企业的侵权行为随之出现并愈演愈烈,企业不得不起诉相关企业,但在打官司的时候发现,企业耗不起时间、精力,即使胜诉,国内的赔偿也很有限,对侵权企业形不成有效震慑。
“知识产权关系到创新企业的生死存亡。”光峰光电及多家企业建议,把知识产权保护提到战略高度。
原文:
李屹认为,知识产权关系到创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企业花费10多年精力研发出来的技术随意被人侵权却得不到有效制止,谁还愿意做行业的探路者和领跑者?建议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将其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保障高新企业的合法权益。
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
深圳奥萨医药也是4家企业之一。这家自主研发出预防脑卒中新药“依叶”的医药企业呼吁,国家应加大生物行业的投入,给予更多*策倾斜。
原文:
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敏卿说,“十三五”规划重大专项马上启动,希望加大生物医药行业投入,对创新工作应该采取宽容宽松*策,给予持续长期支持,国内医药创新*策应该向中小型的创新性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