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巧。
一个多月,两所大学的学生最高奖,都颁给了量子物理研究者。
一个是清华大学叉院的马雨玮,1级量子信息中心直博生,00年度“特奖国奖”双料得主。
△图源:清华叉院官微他首次成功地演示了基于玻色二项式编码的量子纠错以及可容错量子门操作,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NaturPhysics杂志上。
同样是量子领域的1级直博生,浙江大学物理学的郭秋江,获得了浙大校设最高层次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
△图源:浙大官微他主导搭建了可同步调控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平台,与多个团队一起刷新了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的世界记录,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nc上。
清华叉院、浙大官微也都纷纷为他们点赞。
而细看他们的科研路径发现,不同的选择背后,有着共同的初心。
一个一路竞赛保送物理系,选择清华直博,立志将成果留在国内;另一个跨越公里考上浙大,只因儿时一本书,决定继续深耕,推动国家在这个领域进步。
特奖、国奖双料得主马雨玮
马雨玮,来自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超导量子计算机,主要研究量子纠错的物理实现问题,师从孙麓岩副教授。
据清华大学交院官微报道,他的导师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他有扎实的物理基础、敏锐的物理直觉、以及超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优异的实验技巧,是国内和国际上我所经历和接触的物理学博士中的佼佼者。
读博期间,他共发表了17篇论文,其中1篇一作,4篇共同一作,其多项成果发表在NaturPhysics、PhysicalRviwLttrs等顶刊。
年,马雨玮及研究组首次在二项式码上实现了玻色编码的量子纠错和普适单比特量子门,这是近几年在量子纠错方面一个重要进展,发表在了Natur子刊上。
据清华叉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