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科研成为一种需要
编者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们不应仅仅停留教育教学的层面,还需要投身教育科研中,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皮亚杰说:“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队伍,现在在全世界这样专心致志地工作着,而且一般说来,都具有胜任的能力,但工作一生却成不了杰出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将教育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我想主要原因是缺少研究。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现代医学证实,虎骨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骨胶蛋白群落,能有效抑制关节冷、僵、痛,对受损骨关节有补充足量的骨胶原蛋白加快修复进程功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正式加入挽救世界濒临危动植物公约,虎骨在全国范围内禁止流通和入药,一批以虎骨为主要原料的风湿名药和千年古方面临消声匿迹危机。虎骨治病正在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话题。
至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张宝琛教授在高原地区意外发现了一种可替代虎骨的重要天然动物药材——塞隆骨。
塞隆,学名高原鼢,终年在地下生活,洞穴深2~2.5米,活动通道离地面约30厘米,专吃草的根茎,独居生活。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生活在海拔~米的高寒草原老鼠,虽终年生活在地下,却从来不得风湿病。而当地老百姓,一直用塞隆来治疗一些疾病。如果当地人感觉浑身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时,就用塞隆骨头熬点汤来喝,症状会明显缓解。
科研人员发现塞隆骨中富含的氨基酸、骨胶原蛋白等物质远高于虎骨,可以完全替代虎骨,并能够有效解决关节冷、僵、痛反复发作的医学难题,这一发现震惊世界!
年,塞隆骨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一类动物新药材”,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权威医药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第一个“一类动物药材”。此后,塞隆骨成为国家认可的可替代虎骨的良药,也成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开发成功的国家级一类动物新药。
所以说,塞隆骨的发现是一个医学奇迹。
基于这样的研究成果,金诃藏药研制了独家品种风湿塞隆胶囊,这实在是千万风湿骨病患者的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