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交通大学
优秀毕业生
个
人
简00
介
齐曼,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环境工程级硕士研究生,师从金放鸣教授。曾担任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研究生学实部部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国际组织人才训练营营员,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宣怀班第九期学员。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毕业后前往西部数据集团工作。
把握当下·追求热爱
我是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级的硕士研究生齐曼,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年的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并有幸借此机会回望这两年半宝贵时光中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科研学习和生活经历。在交大生活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争取在学习科研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取得成绩与进步,在此期间我结交到了使我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收获了数不清的珍贵回忆。我与低碳学院非常有缘分,年的5月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考研自习室复习的时候,看到考研交流群里一个学长发的低碳学院夏令营招生简章。由于高考失利,我当时在读的本科学校并非双一流高校,但是我非常向往像交大这样的高水平大学,抱着试试的心情我提交了各项报名材料,后来发现交大是一所很包容的学校,英雄不问出处,它非常看重个人的能力。所以很幸运地入选营员。那个夏天,当我带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踏入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时,散步在上院下院那一栋栋充满历史感的砖红色教学楼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宁静优美的校园,当我坐在陈瑞球楼里聆听所学领域的教授的讲座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交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这里的一员,与优秀的人为伍,让自己更加优秀。虽然拿到了优秀营员的资格,但由于本校保研名额太少,我所在的环境工程专业更是一个名额都没分到,我们当时的系主任也觉得非常可惜,一番极力争取仍然未能获得本校推免。我那天打电话给我家人说这个结果的时候,爸爸安慰我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如果交大是你非常想去的学校,你多花一些时间,虽然会绕个弯,终究会到达理想目的地。我一下子就哭了,哭过之后下定决心,那就自己考吧!后来我把爸爸的话写在了一张小纸条上,贴在自习室的桌上以自勉。当时距离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只剩下天的时间,开始了紧张的备考,时间非常宝贵,我真的把握了每分每秒,由于劳累过度,在考前突然发烧,嗓子哑到不能说话,最终还是坚持参加完考试。真正煎熬的是等待笔试成绩的那个寒假,我有时会做梦,梦到自己没考上,一人坐在大街上哭,妈妈安慰我梦是相反的。最终我通过了学校的笔试,那天的场景时至今日仍然历历在目,我想我是真的很爱交大吧,可能与它结缘到相知相守的这两年的时间花光了我过去所有的运气,我非常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机会。在研究生的第一年里我参加了很多的学术讲座,只要是学院有学术讲座,我都会去听一下。当时的想法是我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应该让自己的脑袋和思想保持开放的状态,多多了解一些各个学术领域的新发展内容,接纳多种多样的观点和思想,让自己多去思考。这样实践下来发现确实蛮有趣的,不仅充实了我多方面的知识,也拓宽了我对事物认识的眼界,听学术报告成为了我研究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而且来做讲座分享的嘉宾们的讲解往往生动有趣,能让初步涉入新领域的同学也能理解讲座的内容,从而产生后续的互动与交流。我研究生生涯第一次在低碳学院五楼报告厅听正式的学术报告是年9月15日那天,我还记得那次报告的题目是:Low-carbonenergyandlow-carboncityinternationalforum,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听全英文的报告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不是能完全跟得上分享者的节奏,我觉得自身欠缺有些多,也没有提前去了解分享嘉宾的专业背景,这也给我提了醒,在之后的讲座开始前我会去看一些嘉宾的背景介绍,进行提前了解,在经过一次次锻炼之后,后面的讲座报告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场的思想盛宴了。在学院参与的各类论坛中,分享嘉宾们以相关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有关基础学科的原理,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市场金融等手段,为我们讲述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我们是如何在一步步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的,进而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质量改善,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环境学科与化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相交叉联系,让我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向的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收益良多。在课程不是很满的时候,我开始尝试进实验室学习一些东西,第一次踏进实验室时,我充满了对于科研的热情,觉得自己穿上白色实验服,学习操作那些实验室的“大家伙”时候,我真的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在第一年的时间里,我充分掌握了各种实验技能以后,在研一的暑假开始我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本以为会一帆风顺,结果发现做一个新课题的探索者,我当时的课题是甲壳素资源化产含氮化学品,要真正在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我真的是经历了各种失败,当时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太适合做科研,后来在老师师兄师姐的开导下,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进度与状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不再犯错,在探索新课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无所获,也有了意外收获,发现乙酸的产率还是相对高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就开始了我的研究生阶段的课题金属氧化物催化转化甲壳素生物质制备乙酸。在实验室的日子里真的很充实,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进入实验室的时候,我是不会把电子通讯设备比如说手机带进实验室的,这样能保持我长时间的专注。当我早早起床来到实验室打开灯,打开设备,穿上实验服,内心往往会感到平静且充实,很享受这样的时光。在课题进行完大半的时候我开始写我的SCI论文,这段时间我也是一门心思扑在上面,最后经过一遍遍的修改,期间历时四个月,我的SCI论文终于在年的11月底被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接收了,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后来我发现当你大部分喜怒哀乐来自一件事物的时候,你就慢慢爱上了这件事物,科研就是这样一件事情,未来我会继续追求它。我一直在提前规划自己的未来,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去尝试,之前有在上海环科院、宜家可持续发展部门有过实习经历,这些经历丰富了我对未来的思考,加上我本人热爱科研,更加笃定我继续科研的道路,未来打算继续攻读博士,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意向学校,我相信只要我脚踏实地去做,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学校和学院不仅提供给我了很好的学习平台,更是给予我一个自由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舞台。在交大学习与生活的时间里,我一方面继续发展自己的排球特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自己的其它爱好,钢琴有了很大的进步,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开始学习游泳。更是努力练习古典舞,想在学校的大舞台留下自己的印记,我深知自己肢体不协调,但是所谓热爱可抵万物,我就花更多时间练习自己的动作,最终在学校菁菁堂的舞台上成功参与汇演。这些不仅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更是塑造了我丰满的人格。在搞好学习和科研的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了学院研会的工作,在-学年担任学院研究生会学实部部长,印象较深的一次是期间组织了一次学院同学莫干山春游的活动,当时我们在水库旁边站成一排开怀大笑的时候,觉得那一刻真是青春无敌,我会好好珍惜与同学们的友情。另外,我热衷于志愿服务,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学院和学校对外展示的一扇窗户,代表着学院和学校的形象,我不仅多次参与学院和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积极投身于顶尖科学家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的志愿服务工作,在服务进博会的时候,帮助了一位笔记本电脑没电的印度商人们,当他问我是来自哪个学校时,我说完他比了一个大拇指给我,这令我感到很骄傲。由于我很重视自己的个人经历与体验,我还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创业学院第九期宣怀班的一名学员,在宣怀班我得到了更多的成长与认知。此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二届国际组织发展培训活动,跟着团队一起去到北京参观联合国的组织办公室,极大拓展了我国际化的视野。现在的我自信从容,细数过往点点滴滴,真的要感谢自己丰富多彩的经历。把握当下,追求热爱,这是年初的那场疫情带给我的思考,很多事情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就是因为这种我们不能把握的不确定性,我们才更要努力追求自己当下的热爱,每一刻热爱的当下都能被好好把握的话,未来自然就会张开热情的怀抱接纳我们。优秀不是终点,是下一个阶段更加努力的动力起点,未来我会继续进步,不负自己,不负期待,把握当下,追求热爱!来源:学院学工办
编辑:学院**办-宣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