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教育故事就是一部“活教育学”,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教育故事应该体现出对教育的诠释,对一定规律的揭示,给人以理论层面的启示。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播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找到你自己,唱出你的生命之歌用行动书写生命传奇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叙事?改变自我,改变世界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叙述”“故事”何以称得上“研究”一条通向自我职业生命成长幸福的路......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作者|孙启民来源|教育导刊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一、教育叙事叙何事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教育叙事研究。这种教育故事要成为研究性“文本”必须有特定的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叙何事?(一)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教师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感受和体验到一些难以忘却、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人振奋、激动,或令人感慨、惊诧,或令人不安、悔恨,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通常表现为某种矛盾、问题。有矛盾、有问题,就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因。面对矛盾、问题的产生就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有一个经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有一定的结果。这些表现为某种矛盾、问题的事情,一般说来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事情。教育叙事自然应该叙述这样的事情。教师要留意、认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就教学方面的问题说,教师可以叙述的事情,可能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能是教师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遇到障碍;可能是教师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施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在不断地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一步步提高、走向成熟。(二)所叙之事要融入叙述者的思考、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好的方式。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倾听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阅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形成了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