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写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们看的,其实也适合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年轻医生阅读。
设计科研课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如果能掌握以下几个核心要点,设计出一个好的科研课题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多数人做科学研究都是从读研究生开始的,考上研究生以后,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是跟随导师的研究方向。
多数情况下导师手里总会有几个在研课题,跟着导师的课题走,你会有很多的科研经费,导师也需要有学生来帮助他完成课题,导师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也会有很多的SCI文章,你也会有很多已经在这个方向上毕业的师兄和师姐,这都是帮助你成长与快速学习的好资源。
(图片来源:摄图网)
硕士研究生课题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设计,实验完成,文章写作,投稿修改的整个过程,重在完成,并不指望你能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发很好的SCI文章。
博士和Postdoc课题的定位和做法就不同了,最好是要考虑创新性,能够有不一样的科学发现,希望能发比较好的SCI文章。
如何阅读文献
读研究生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本领就是阅读文献,阅读文献也是有窍门的。不是说上来就去查一大堆的文献,每一篇都去读。
你先要多花点时间和导师去聊,和师兄、师姐们去聊,先要搞清楚谁是国内、国外这个领域最权威的opinionleaders。
通常情况下,主要盯着,跟着看3个最权威的opinionleaders的文章就够了。看一般的文献,重复性的研究,基本上是浪费生命,有时候还会被带歪、带偏。
读review掌握宏观方向,读researchpaper学习课题设计思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设计课题
1.everythingaboutnothing:抓住一个点,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把它研究透。
研究的层次要逐步展开,需要从细胞水平到动物模型,从动物模型再到人体研究;
不仅仅要upregulation,还要downregulation;
需要knockin,还要knockout;
需要覆盖不同的受体类型,要选择不同的激动剂和拮抗剂;
要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上到下;
课题的设计原则上不能太单薄,不能只是试图验证线性联系,不能太平面化,要立体化,要饱满,不是一维,不是二维,而是三维;
不要简单的证明A→B,这太简单;
也不要:因为A→B,B→C,C→D,所以就得出A→D的结论,这个证据链太长,只要有人质疑一点,全盘皆输;
2.nothingabouteverything:研究同一个机制,同一个分子,同一个受体在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表现,只要你研究得够多够深,你就会是这个细分领域里大家不可忽视的一个研究者。
课题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最好不要做metoo的研究;
最好是导师课题组的一个部分;
最好是在导师、师姐、师兄课题基础上的创新和延伸。
需要掌握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
要多和导师、师兄、师姐和同一个研究方向上的其他课题组的人多交流,多沟通,多学习,学会如何选择动物模型,如何选择细胞系,如何确定实验药物(激动剂,拮抗剂)的浓度和梯度……
这里面有很多窍门,选错了非但结果不可靠,而且在预答辩或答辩的时候,专家一句话就会把你噎死,完全否定掉你整个实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向导师汇报课题设计
内容不要超过一张A4纸;
设计思路(怎么想),创新点(怎样不同);
路线图(怎么做),时间表(做多久);
预算(花多少钱),文章发表(在哪本杂志上发表);
可以在10分钟之内非常清楚地讲明白。
如何能保证自己按时毕业
“俄罗斯套娃”式课题设计:要保证有足够的材料去写1+1篇SCI文章,争取能写1+1+1篇SCI文章。
同步投稿:你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被接收,不知道要补多少实验,不知道要修改几次,不知道修改后是否被接收发表。
最好要有PlanB,包括无法按时毕业该咋办。
在课题设计时你需要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重要性,科学性,创新性。
段爷福利
文字没看够
还有短视频讲解
保存图片到相册
打开抖音就能找到我
推荐阅读
社群福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