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城的繁华深处,有一位“海归”,他就是我国微结构领域的领航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邢定钰。
邢定钰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在电子输运理论、低维受限的量子系统和超导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在科技兴国的战略下谈及科技创新如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他表示,在创新中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益,把人的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
回祖国热土实现科研理想
宽宽的眼镜,祥和的表情。见到邢定钰,他更像是一位和蔼的邻家大叔,很难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联想到一起。他年出生于上海,22岁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年,在泰州红旗农场按解放军编制劳动了一年多后,又到徐州市半导体厂干了8年多。回首往事,他早早就与物理结缘。
年研究生招考恢复以后,邢定钰重回阔别11年的母校。硕士阶段,他师从龚昌德教授,开始系统的理论物理学习和研究。毕业后,邢定钰留校任教,因科研和教学能力出色,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年,邢定珏赴美国休斯敦大学物理系和得州超导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当时该中心正位于国际超导研究的前沿。
这其间,邢定钰在科研上实现飞跃。他的半导体热电子输运理论和高温超导理论受到国际重视,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上的几篇论文被国际同行多次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Mott教授看到邢定珏解释高温超导体正常态输运性质的理论后,亲笔写信给邢定钰,表示对该文很感兴趣。
访问学者期满后,邢定钰没有留恋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爱人一起回了国。他心里很清楚,在国外寄人篱下地搞科研,并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在祖国的热土上,才能真正实现他的科研理想。
回校后,邢定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