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46起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涉及52名专家学者。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师,也包括一些高校学院院长、知名专家。此外,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科研不端案例依然占比较多。
从通报内容来看,这些专家学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数据、重复发表、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委托第三方公司代写代投、盗用他人基金项目号、图片使用混乱和操作不当等。
此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通报多批科研不端案件。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不端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在专家们看来,从项目的申请和审批数量上来看,科研不端被查的科研人员仅占很小的比例,说明大部分科研人员是遵守学术规范的。但是从通报的绝对数量来看,科研不端现象不容忽视,也足以说明科研诚信问题治理的紧迫性。另外,国家正在加强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问题不可避免会被大量发现。
近年来,各部门不断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和惩戒力度。专家表示,国家对科研诚信治理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已经比较全面,但各机构在具体的执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科研诚信建设不能只靠转发文件。
多个知名高校学者被曝科研不端
10月25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