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白天搞科研,晚上拍视频重大19位博士组团
TUhjnbcbe - 2025/1/6 21:48:00

“港珠澳大桥,百米深的水底,桥墩是怎么放进去的?”“多年的故宫,在抗震上却比世界大部分建筑都强,这是为什么?”“薄薄的口罩,为何生产起来这么困难?”……这些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重庆大学的视频博士团里的19位博士,白天搞科研,晚上则真人出镜拍科普视频,为此圈粉上百万。

博士真人出镜拍科普视频

25日,记者联系上了重庆大学视频博士团发起者祥子博士,他原名王乐祥,今年29岁,目前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王乐祥

“我们19个博士组团开设账号,分别在其个人账号上发布自己专业领域的科普视频,祥子博士、小曾博士、自语博士、张教授说科普、周老师说科普、宋钱博士……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小团队的账号。”王乐祥说,他们主要与百度好看视频科普领域以及西瓜视频科普领域深度合作,也是百度好看视频等平台重点孵化的科普创作者。

记者看到,他们都是博士们真人出镜讲解,所涉及的科普内容小到打火机的原理、口罩的生产,大到西电东送等国家级项目,内容既探讨两千多年前的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的,又介绍港珠澳大桥的桥墩是怎么放进去的,还介绍太空里的中国空间站机械臂是如何工作的。不过,其科普领域还是主要围绕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这两类的相关话题。

发起人王乐祥是团队最开始尝试科普视频拍摄的一位博士,他告诉记者,去年暑假提前完成博士科研任务后,他开始考虑一件事:如何利用空余时间做有意义又能赚钱的事?他开始在抖音上发布一些关于装修、时政等方面的视频,可效果并不理想。

王乐祥的科普视频截图

后来,王乐祥又发现各个平台偏娱乐化的视频较多,而关于真正科普的视频却很少,今年初开始又从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角度再出发,发布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普视频,一下就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

当然,这其中也有尴尬的事,王乐祥说,最初团队真人不出镜,为此引得一些网友的质疑,怀疑他们是假博士,所以从5月份开始,博士们都真人出镜讲解,“粗略计算了下,团队的粉丝量已经有上百万。”

拍出的视频生动、易理解

科普博士团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如今王乐祥在重庆大学建立了产学研机构,目前已有19位博士一起参与做科普短视频。为了共享视频拍摄与制作所需的资源,团队用在各平台发布视频得到的收益,聘请了四名全职剪辑人员和一名运营人员。

但博士们的主业主要还是搞科研,因此他们白天在实验室做科研,晚上或者周末在才能找选题、撰稿、拍摄视频。

正在拍摄科普视频

“拍视频很简单,十来分钟就能搞定,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撰稿,一般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王乐祥说,每一个约5分钟的科普视频会写约字的文字稿,虽然每个博士在自己专业领域都有很丰富的知识面,但在确定找准选题后,还需要不断查阅所选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因此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为了让科普视频的讲解显得不枯燥,反而很生动,大众更容易理解,大家在都会以一个大众都比较好奇的话题来切入,比如,“港珠澳大桥,百米深的水底,桥墩是怎么放进去的?”的科普,自语博士一开头就简单介绍了一下背景,便直接抛出这一问题,引发网友们的好奇。

自语博士的科普视频截图

在讲解的过程中,博士们将语言转换成大众更容易理解的术语,在科普知识讲解的环节,也至少会用三个反问句来带动网友的思考,接着采用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让科普更加生动、易理解。

看作是博士的另一条出路

对于目前已经发展有半年多时间的科普视频博士团,王乐祥很看好这一项目,团队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博士在实验室、学论文的时间多,拍摄科普视频不仅让自己获得了不少粉丝,增加了生活乐趣,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专业的一个很好的窗口。”王乐祥说,前段时间,一个做建筑环境设备企业的老板刷到他们的科普视频后,双方很快在室内环境净化系统的研发和产品技术推广应用上达成了合作。

如今博士生也有就业方面的一些压力。王乐祥介绍,如果博士生都想去科研院所或高校的话,竞争就更加激烈,因为按照现在的供需关系,是消化不了那么多的博士的,“我以前也一直在思考,自己不想教书,毕业以后干什么工作也曾感到茫然,但通过跑科普视频后与很多企业接触,发现他们的创新速度很快,急需博士的专业知识,也很适合博士在这些平台大显身手。”

王乐祥说,如今通过科普视频已经有很多企业找到他们,邀请他们作为技术顾问,并且已经有很多企业已经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博士的出路不再只去高校任教或科研单位,做视频或许也是另一条出路,在我毕业后很有可能会将这个项目作为我的主业来发展。”

都市热报-厢遇记者张春莲实习生秦小雅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天搞科研,晚上拍视频重大19位博士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