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校科研新突破涉及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以及
TUhjnbcbe - 2024/12/29 10:44: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引言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科学技术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社会,谁先掌握了最为前言的科学,谁就掌握了未来。

在我国,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也牵动每个人的神经!那么,目前我国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哪些新进展呢?

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团队揭示碳纳米管生长中的分子进化行为

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朱振兴助理研究员团队利用精确调控的实验设计,全面揭示了碳纳米管生长中表现出的分子进化特征。该团队证明,碳纳米管进化生长的基础在于,碳纳米管六元环结构的长程有序结构充当了其动力学延伸生长中的自组装模板。

相关成果以“超长半导体性双壁碳纳米管的分子进化生长”(MolecularEvolutionaryGrowthofUltralongSemiconductingDouble-WalledCarbonNanotubes)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Science)上。

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团队:G蛋白偶联受体复合体整合信号的药理学研究

主要完成人:刘剑峰、许婵娟、孟际勇、刘磊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目前最大的一类临床药物作用靶点,占据了约1/3的成药市场。当前的GPCR研究主要是以单个受体为单元,同时GPCR也可以形成二聚体信号复合体。刘剑峰教授团队接着针对多种GPCR复合体开展了研究,做出了以下原创性突破进展——发现了大脑中新的GPCR异源二聚复合体新药靶、阐明了靶向GPCR复合体药物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了GPCR二聚体调控的新信号通路:

该团队实现了脑组织中的内源性GPCR的高通量活性检测方法,提出了膜蛋白复合体的生物物理分析新方法;利用生物物理方法,系统阐明了GPCR二聚体激活的特征,提出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正构或变构剂的药物分子设计方式;发现了GPCR二聚体药物作用新方式和信号协同新机制,提出了GPCR复合体功能调控的药理学新理论。

GABAB受体可以激活G13信号通路协调调控神经功能

中科大在石墨烯耦合等离激元衰减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准粒子是凝聚态物理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等离激元、激子、声子极化子等准粒子,这些准粒子展现了丰富的物理特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等离激元超材料、激子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纳米声子谐振器等。而寿命是这些准粒子的一个关键参量,合适的寿命是准粒子丰富物性能否被探测以及转换到实际应用中的前提。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探索准粒子寿命主动调控的方法,这将为准粒子相关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抓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课题组与深圳大学李晓光研究员课题组实验与理论合作,在石墨烯耦合等离激元衰减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设计并引入了一个额外的衰减通道,从而实现了耦合等离激元寿命的远程调控,并结合理论阐明了其衰减调控机制。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细胞生物力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过去的20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力”存在于生命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多个层次。科学家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校科研新突破涉及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