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攻克世界难题,打破多项全球纪录,他让中国
TUhjnbcbe - 2024/10/29 14:45:00
白癜风那些药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6160465.html

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由此掀起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信息科技革命,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遵循“摩尔定律”飞速前行了数十年之后,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系列问题日渐凸显。科学家开始思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突破口会是哪里,其中,量子科技被科学家认为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

量子技术全称为为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2个领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隐形传态、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技术等等;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和适合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量子技术专家延内魏因说:“国际上确实存在量子科研竞赛。这个中国团队已克服了好几个重大技术与科学挑战,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年,英国政府发布的《量子时代的技术机遇》报告显示,中国量子科技的论文发表排在全球第一、专利应用排名第二。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起步阶段,中国异军突起进入“领跑阵营”。

这个团队指的就是潘建伟团队,中国的量子技术是全世界第一,而这其中要多亏了潘建伟教授。

29岁攻克世界性难题的少年天才

潘建伟年出生于农村,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可是潘建伟的成绩却很好,年,17岁的潘建伟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期间,那时潘建伟很“傲气”,想着不用留学,就在国内出成绩。然而当时国内条件差,做实验,仪器不全;搞理论,仅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有较完整的国际物理学期刊,更缺少参加国际会议的经费。他意识到,必须迈出国门求学。

年,得益于改革开放,潘建伟留学奥地利,第一次见到了导师蔡林格教授。当时,导师问潘建伟以后有什么打算,潘建伟回答:“我想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实验室一样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年,年仅29岁的潘建伟作为第二作者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取得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突破性进展,利用“量子纠缠”技术,借助卫星网络、光纤网络等经典信道,传输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早在年的时候,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而年,潘建伟参与的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更是被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

英国物理学会将其评为世界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美国《科学》杂志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不久,潘建伟的母校中科大时任校长朱清时向他发出回国邀请,可以博士毕业生身份破格任教授。

朱校长的邀请让潘建伟非常感动,并且回国做贡献本是初心。在这位开明校长的爱护下,他一方面继续在欧洲做科研,另一方面,从年起筹建中科大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在潘建伟的领导下,中国的量子技术开始领先世界,全球第一。

量子通信:墨子号成全球首个量子通信卫星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纠缠的粒子可以超越空间进行瞬时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纠缠粒子在地球上,另一个纠缠粒子在月球上,只要对地球上的粒子进行测量,发现它的自旋为下,那么远在月球上的另一个纠缠粒子的自旋必然为上。

利用这个特性实现光量子通信的过程如下:事先构建一对具有纠缠态的粒子,将两个粒子分别放在通信双方,将具有未知量子态的粒子与发送方的粒子进行联合测量(一种操作),则接收方的粒子瞬间发生坍塌(变化),坍塌(变化)为某种状态,这个状态与发送方的粒子坍塌(变化)后的状态是对称的,然后将联合测量的信息通过经典信道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坍塌的粒子进行幺正变换(相当于逆转变换),即可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未知量子态。

量子通信要求光源发射单光子,因为单光子的量子状态不可复制、不可窃听。由于单光子不可分割、不可复制,不能像传统通信那样进行复制放大,所以百公里几乎已成量子通信的极限。

潘建伟从研究生开始就已经开始转专研量子通信,他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从年开始,潘建伟团队就已经开始立项研究,年,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量级安全量子通信的3个团队之一。年秋天,潘建伟团队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光量子电话网,实现了“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年,潘建伟团队在合肥市建成了世界上首个覆盖整个合肥城区的规模化(46个节点)量子通信网络,标志着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

然而,目前已经建好的通信网络都是通过光纤输运光子,光纤对光子的固有损耗就限制了量子通信的距离只能在百公里级。如果想进一步实现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就需要量子卫星了。将光子发射到太空中通过卫星中转,光子只需要穿过10公里厚的大气层,损耗很小,就可能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也就是说高损耗的地面成功传输公里,意味着在低损耗的太空传输距离将可以达到0公里以上。

所以,中国开始研究量子卫星,年,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中国科学家15日(当地时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向实用迈出一大步。

《自然》重大科学事件评价称:“国际同行们正在努力追赶中国,中国现在显然是卫星量子通信的世界领导者。

年,中国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

此次实验还成功解决了爱因斯坦与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60年未决的EPR之争,证实了玻尔的正确性。

这一重要成果为未来开展大尺度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以及开展外太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正因为此,《科学》杂志几位审稿人称赞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现实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并断言“绝对毫无疑问将在学术界和广大的社会公众中产生非常巨大影响”。

从年参与项目开始算起,团队用14年的努力做到了世界第一,领先世界。

在军事领域,量子卫星将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能力,要知道在未来军事作战就靠的是获取信息的多少,打得是信息战,而量子卫星将彻底杜绝美国获取我方情报。

而量子卫星也可以民用,潘建伟预期,通过10至15年左右的努力,中国有望率先建成一个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卫星网络,量子通信可望服务千家万户。

量子计算,中国再次领跑世界

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远胜过超级计算机,因为不论是小巧的智能手机,还是大型的超级计算机,他们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一定规则处理“0、1”二进制数据。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在计算机中都可以用“0、1”数据来表示。例如,字母A在计算机里就表示为:00001,每一位0或者1都被称为一个比特。

在传统计算机中,一个比特在某次计算中要么是0,要么是1,只能表示为一个状态。

而如果借由前面所提到的量子叠加态概念,量子叠加态是指粒子可以存在于叠加态中,能同时拥有两个相反的特性,也就是我们说的波粒二象性。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对“不是A就是B”的抉择,而但在微观世界中是可以接受“既是A又是B”的。

用量子来做计算机的比特,则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既为1,也为0。以10个比特为例,传统计算机一次只能表示0至这个数中的某一个数(2的10次方为),若这10个比特为量子比特,则每一个比特都可同时表示为0和1,这10个比特可以同时表示个数,远远高于传统计算机只能表示一个数的水平。

因此,量子计算机将能够极大地提升运算能力,对于有着超高复杂度的问题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量子计算机将会运用于核试爆、高新技术武器模拟、战争设计和模拟、情报获取和分析等军事领域,还有在民生领域,如气候预测、疾病医疗、石油勘测、材料科学与计算纳米技术等等。将推动世界科技的大跃进。所以全世界都想掌握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亦译为“量子霸权”),即研制出量子计算原型机在特定任务的求解方面超越经典的超级计算机。利用超导量子比特实现随机线路取样和利用光子实现玻色取样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演示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两大途径。

1、利用光子实现玻色取样

“玻色取样”是指,在n个全同玻色子经过一个干涉仪后,对n个玻色子的整个输出态空间进行采样的问题。采样过程和分布概率息息相关。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n光子“玻色取样”的分布概率正比于n维矩阵积和式(Permanent)的模方,从计算复杂度的角度来看,积和式的求解难度是“#P-hard”,当前经典最优算法需要O(n2n)步,随着光子数的增加求解步数呈指数上涨。对于这样一个经典计算#P-

1
查看完整版本: 攻克世界难题,打破多项全球纪录,他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