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PP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有限公司收录于话题#提质增效共克时艰90个
这是为您推送的第篇文章
在管道二公司的技术革新评审会上
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
负责不同课题的攻关团队
在唇枪舌战的碰撞中“一较高下”
小团队间比创新点
比经济效益
比实用性
比安全操作
比人才培养
比出来一个个创新“金点子”
01
“比”——小空间盛满新成果
范培华,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州市劳模,年,随着“培华团队创新工作室”的挂牌成立,他带着13名施工一线技术骨干,在设备功能拓展和改造、进口设备零配件的国产化研究等课题上做足创新文章。
组建之初,范培华就定下“在竞争和联盟中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创新创效能力”的工作基调。从那以后,工作室内部各个攻关小团队间的竞赛“亮”了起来,创造力的火花在一次次的“较劲儿”中竞相迸发。
输
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
将“金点子”提炼并研发
先后收获了
科研课题11项
成果推广应用10项
实用新型专利1项
获得省部级荣誉4个
市局级荣誉5个
这些成果
镌刻着工作室诚意出品的印记
02
“比”——小成果创造大效益
工作室内,负责科研管理的刘志宏带领着5名团队成员,正在进行课题分析。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研讨,团队成员提出的“由电动机替代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的方案,解决了设备操作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管道局首席技师刘健也是课题的负责人,立项前,她带着团队成员多次深入调研,对项目的可行性及施工生产实际做出分析,计算和预测项目完成后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最终提出最优方案。
刘志宏和刘健这两名女将带领的小团队,既是竞争对手,也是联合作战的战友。无论哪个团队遇到难题,带头人就会邀请对方团队的成员一起“头脑风暴”,找症结、想对策,优化方案,技术共享,形成符合本单位施工生产特点的方法。
较量与群策群力之下
汲取到的是营养
寻找到的是动力
工作室成立至今
已累计节约成本余万元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产应用双丰收
03
“比”——小平台激发正能量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工作室以“接力传承”的方式,安排成员轮流走上讲台,共享自己最“拿手”的技术经验,丰富操作服务岗技能教材库。
攻关过程中形成的新技巧、新经验,小团队还就地建立临时“讲堂”,向青年员工分享。
大刘
我们团队今年一共开展了6期培训,敢比试比试吗?
你们的形式太单一,不如我们,我们今年有‘真人图书’活动,直接‘真刀真枪’活教材。
小李
大刘
我们最近总结了一套兴趣传技法,让大家伙儿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效果杠杠的!
我师傅陪着我创新、陪着我学习,甚至陪着我锻炼身体,从工作到生活,绝对不留死角!
小李
现在,大家养成了随时给自己“充电”的习惯,通过日常技术交流、课题攻关研讨和业余时间自学,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如今
“培华团队创新工作室”
已经成为
员工成长的“大课堂”
技术创新的“孵化器”
成果转化的“中转站”
文图
王静
原标题:《比出来的“好点子”结出“金果子”
“提质增效”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