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新闻视频截图
去年11月3日,随着日本第五波疫情的好转,中国抖音平台上出现了一条14秒的短视频。一经出现即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标题为:新冠把自己“玩死了”,日本新增确诊病例骤减,研究称德尔塔*株会“自杀”。
主持人:梁茵分析员:白孟宸通过节目组对目标新闻的溯源,我们发现新闻援引了日本的共同社一篇关于病*研究的报道。该研究由日本的井上逸朗教授于年10月中旬的日本人类遗传学会第66届大会上发表。报道原文梁茵:共同社于年成立,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但这篇文章在发布时篇幅很短,如果是一个重大的科研成果,用这么短的篇幅报道是否不相称?白孟宸:日本人类遗传学会成立于年,成立之后每年秋天召开大会,年10月是第66届大会。在这个会上一般会公布跟日本的人类遗传学或者是基因测序相关的很多科研成果,但是以往日本的主流媒体从来没有把这个大会的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报道,而这届大会,却登上了共同新闻社这样的日本主流媒体的报道,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篇报道可以称得上是:字不多,但是意义很大。井上教授的报告科学吗?井上逸朗是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会人类遗传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医学与遗传学,而他的论文也是多次被人所引用。会议上井上教授报告流程截图年的8月底,日本迎来了最大的第五波疫情高峰,在德尔塔病*的强性传播之下,日本单日的新增人数在最多的时候就超过了25,人。然而仅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数字就降低到了年11月1号的86人。井上教授在一段采访中曾经提及了日本的疫情数字急剧下降,从25人到8人,这种断崖式的感染人数下降,是否能够佐证“病*自杀”?我们在日本共同社网站发现了一篇发表于东京时间年10月30号下午4:32的文章,题目叫做《基因组突变病*因难修复而死亡?》。文章总结了新潟大学和井上教授于当天的科研成果,并指出日本第5轮的疫情下降或许和*株内负责基因组修复的酶的变化有关,而这导致了*株的活性下降。有这么一句井上教授观点原文(翻译):“修复跟不上病*就死了。”这种说法准确吗?B站一位知名科普的UP主,他观看了10月的日本人类遗传学会第66届大会,并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布了相关分析视频,点击量超36万。节目组采访到了他。刘亦韦博士认为,修复跟不上,病*就会死掉的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和夸大。另外,凤凰卫视驻日本记者李淼传回了对井上教授的采访,采访中教授自己讲述了研究样本和成果。白孟宸:我注意到井上教授在专访中称日本的德尔塔病*变异是百分之百,但我们也知道他整个研究的基础是基于对日本的一个县,静冈县的人口或者说它的染病数据的一个分析。静冈县的人口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它的人口数量并不多,在年大概万人,而整个日本年的人口是1.26亿。而且静冈县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包括它的教育水平,实际上跟日本整个全国的情况是有很多的区别的。那么用这么样一个比较小的样本库来得出百分之百变异结论,肯定是值得推敲的。这也是为什么井上教授没有把他的这些研究成果最后变为论文发表的原因,同样也是日本的科学界没有对井上教授的相关结论做出太多反应的一个原因。梁茵: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看到数据,论文以及同行评议。那么井上教授对全球范围内德尔塔*株的变异情况又是怎样阐述的呢?白孟宸:首先,他认为日本的染病人数断崖式下降,跟病*的变异之间是有直接的关系的。他认为就是病*变异导致了整个病例的下降。其次,他认为在日本出现的这种病*变异暂时还不具备全球的意义。最后,实际上他自己解释不了为什么在日本出现这种病*变异的现象。结论:井上教授的研究样本量小,病*变异并不具备全球性。经过核查,德尔塔*株变异死亡这一说法,是日本井上逸朗教授基于一份小样本的调查,它远不是一个科学定论。凤凰卫视中文台《新闻鉴证组》1月22日(周六)19:00即将鉴证:科兴疫苗含甲醛含量超标?编辑:许雅卓孙文莉于二丫今日视频推荐:大家都在看·岸田称“花了很多时间谈及中国”,这次美日首脑会晤谈了些啥?·八十年前,香港度过了一个“黑色圣诞节”·拜登执*一周年,美国没回来,特朗普回来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