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究进展中国三峡地区首次发现典型埃迪 [复制链接]

1#

年,年轻的地质学家斯普里格(Sprigg)被派往澳大利亚内陆评估一个荒废已久的矿场。一天他在山头吃午餐时,不经意间翻动了一块石头,惊讶地发现在石头的背面有一个奇特的痕迹:一块指纹形状的化石。发现化石的地层远在最早的寒武纪化石之下,按照当时的认识,这里不可能出现如此复杂的宏体生物化石。

图1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产出的狄更逊虫化石(笔者摄于南澳州立博物馆)斯普里格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他吃饭的山头如今已被用来命名一个全新的地质年代单位——埃迪卡拉纪(EdiacaranPeriod;距今6.35-5.41亿年前),而那块指纹状的化石就是埃迪卡拉生物群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狄更逊虫Dickinsonia。图2狄更逊虫与后生动物体节增长方式的对比(Dunnetal.,)

虽然名字里有个虫字,但狄更逊虫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虫子。它们的身体像是一片椭圆形的薄膜,被分隔成大量的横向“体节”,“体节”的宽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变大,直到变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并且有一根纵向的中脊将身体分为几乎对称的左右两部分。体型从几毫米到一米长不等。

图3狄更逊虫与其可能的遗迹化石共同保存在同一板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