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复制链接]

1#
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产研究所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部署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种子工程与健康养殖、水产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新突破,为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所属各科研部门推荐和专家评选,共遴选出12项重要科研进展,其中2项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年度科研重大进展。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科研重大进展成果两项01创建鲆鳎鱼类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海水产研究所海水鱼类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团队系统开展了鲆鳎鱼类变态发育、性别分化及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分子育种技术等研究,推动了我国海水鱼类种业科技进步和产业良性发展。

该研究研发了鲆鳎鱼类高效分子育种技术,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等建立了基于BayesC和GBLUP估算基因组育种值GEBV方法,研制出我国鱼类首款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号,创建了我国鱼类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解决了我国海水鱼类缺乏抗病基因组育种技术的问题;结合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和家系选育技术,培育出半滑舌鳎“鳎优1号”新品种,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抗哈维氏弧菌能力平均提高30.9%,18月龄鱼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

相关成果除获得-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外,年还新获批半滑舌鳎抗病速生“鳎优1号”新品种。

02研创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装备

*海水产研究所陆海接力养殖创新团队与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联合攻关,针对*渤海区远海开放海域特殊的海况条件及养殖设施大型化与智能化发展需求,研创出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与装备,适合我国大陆架走势平缓的海域和我国特有的多种经济鱼类养殖。

该研究先后突破了大型围栏钢桩防腐处理、海上打桩精准定位、侧网与海底防逃固定、网衣与钢桩安全装配、水上平台构建及主体设施安全性数值计算等关键技术,在莱州湾远海开放海域建成圈养水体达16万立方米的大型管桩围栏1座,配套研发了鱼苗转运投放、饲料精准投喂、成鱼起捕收获和物联网监控等设施装备,实现了大型围栏养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操控管理;构建了斑石鲷、*条鰤、许氏平鮋、半滑舌鳎和梭鱼等鱼类生态混养和陆海接力养殖方式。大型围栏养殖设施圈养水体可达2-20万立方米,一个养殖周期产量-0吨,产值万元-1亿元,养殖经济效益突出。相关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

入选*海水产研究所所级科研重大进展十项01阐释了海底垃圾对底栖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洋垃圾污染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