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l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黑色素种植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90619/7230153.html

1

人物简介

祝凌燕,女,年生,博士生导师,年和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公共环境与事物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年以引进人才的方式进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特聘教授。祝凌燕教授长期致力于新型污染物环境过程与人体暴露以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水专项课题等相关项目30余项,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天津市“杰出人才”计划。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参与编撰《中国水环境质量基准绿皮书》、《环境化学前沿》等4部专著,授权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10项。相关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EnvironmentalInternational等环境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论文被SCI引用余次,连续两年(和年)入选爱斯维尔“高被引学者”。现任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理学会环境与生态*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担任《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Letters》、《ScientificReport》、《科学通报》等刊物编委。

2

人物风采

治学,博学而严谨;处事,勤勉而细致;待人,真挚而耐心。祝老师就是这样,为一届又一届来了又去的我们倾尽为师所能,践行着“良师益友”一词的真意。

我们四面八方相聚,同样四散离开,但有一个叫“祝门”的地方从不曾远去……

匠心育才,下自成蹊

祝老师以“培养专业的学术灵*和学术品质”为旨趣,教化学生要对学术高标准、严要求。课题组会每两周定期召开一次组会,祝老师也会定期跟学生面对面讨论,还经常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随时随地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她很少批评人,似乎在她眼里,这群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学生身上都充满着可塑之处。一位已毕业的师兄在毕业论文里写道“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祝老师总是耐心地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切实的建议,从文章的构思,创新点的凝练,到每一个实验细节,无不倾注着恩师大量的心血。”现已任教河海大学的届博士毕业生陈鹏宇说到“祝老师身上散发着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见识,从祝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波逐流,将来走到工作岗位上无论做什么事情,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它。”

祝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对于科研、对于人生的认知,她似乎无言的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我们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并倾注全部”。学生先后获得“天津市优秀毕业论文”,“南开十杰”,南开大学“创新创业一等奖”等荣誉;“非常幸运能有祝老师作为我科研路上的领路人,她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对科研的热情都深深影响了我。”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现任美国电力科学院技术主管的杜洋师兄这样说道。

耕耘不辍,春风化雨

年夏天,刚进实验室的一位硕士同学准备开展自己的课题。第一次规划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没有经验,知识储备也不足,这位同学回忆道,当她拿着自己磕磕巴巴的初稿去找祝老师讨论。原本以为会被狠狠批评,没想到老师竟然非常理解她的困难,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一步一步细致地指导,认真地考虑后提出建议。这位同学说,“从前,祝老师一直是我的‘女神’,我也总是对老师这样杰出的学者很有距离感,但那一刻,我觉得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亲切地指导着自己的孩子。”

她的一位已经毕业从教的博士生这样写道:“人生最难得的,便是遇见良师。祝老师,不仅是我学习、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生活及为人处事上的益友。我永远记得在我攻读博士期间,祝老师在年9月10日给我发的邮件中的一句话:人生有太多地无奈。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就是这句话,让当时身为母亲的我,更加坚定的继续科研道路,并且坚持至今。”

“有件小事过去好几年了,我还记忆犹新,我博士毕业之前,当时怀孕了,有天晚上祝老师特意给我送了一碗家里自己煮的鸡汤,很感动!”现已经晋升副研究员赵丽霞师姐这样说道。“我是第一个通过考试加盟祝老师课题组的博士生。从年初备考南开大学博士生,到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留学,到年博士顺利毕业,再到参加工作后的今天,祝老师都在不停的给予我各种帮助。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正是祝老师在科研和生活上孜孜不断的帮助,我才有机会从小城市走到大城市,然后走出国门去见世面。”现任阿尔伯塔大学助理研究员的张义峰师兄这样说:“祝老师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对学生们的关心,对我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学习的楷模。”

平等自由,其乐融融

祝老师的学生谈到最多的就是课题组内家庭般其乐融融、平等自由的氛围。

科研之外的时间里,学生们总能从祝凌燕老师那里感受着来自家一样的温暖与感动。每年新年之初,大家都翘首以盼,期待着大家庭的团聚。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和“青涩”的“新家庭成员”齐聚一起,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分享着彼此取得的点滴进步,吐槽实验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失败,也会畅谈今后的规划和梦想。祝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完全融入到这些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嗨皮,一起做饭,一起游戏。快到节假日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的内心就会抑制不住的激动,“假日补助”总会如期而至,还有其它“时不时”的奖励总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欢喜。每一次祝老师去国外开会,回来时都会带一些小礼物回来,“我们感动的不是有礼物,而是老师即使身在国外,还是想着我们。”

“她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并帮助每名学生分析问题,一同寻求解决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平等自由。”现任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的邓宝乐师兄这样评价祝老师:“在生活中,她平易近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带同学们爬山聚餐,关心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祝老师以身作则,工作勤勉,认真教学。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先后获评南开大学“敬业奖教金”管理一等奖、南开大学“教工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祝老师对待工作极其严谨,在她满满的日程里,记录着跟学生各种各样的会议,即使节假日也往往排上了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她的一名博士生回忆道,年初申请某项基金的时候,祝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指导某个技术路线图的修改,刚进办公室他就发现祝老师说话的声音特别嘶哑,还不时需要擦鼻涕,但她依然端庄地坐在电脑前修改着项目申请书,认真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这样的重感冒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热情。

记忆中,祝老师几乎从来都没有休息的时间,每日奔波于科研与工作当中。在出差的路途中还要修改文章以及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每天处于这么忙碌的状态中祝老师每天仍能够神采奕奕,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在课题组同学的心中祝老师永远是典范一般的存在,一位同学回忆到,记得有一次开组会,由于祝老师在外出差刚到家,但是老师仍旧马不停蹄赶到学校主持组会工作。那次老师没有吃午饭,虽然给老师打包了午饭,但老师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饿着肚子开了一下午的组会。祝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老师。

祝老师为人坦率,高风亮节。课题组的学生无不被祝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次组会上,师姐说一个供应商可以提供价格不菲的试用试剂盒。祝老师听了微笑着说:“如果有效果的话,就必须付钱给人家,我们得诚信。”短短的一句话,却让在场的我们如此震撼。祝老师一直教导我们,作为“环境”人,要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她会重复利用A4纸打印文稿,强调每一个自封袋的反复利用。但只要是科研需要,她从不会反对购买一台几十万的科研设备和做一项几千元的测试。祝老师就是以这样无数的言行举止,指引着她的每位学生。

结束语

治学,博学而严谨;处事,勤勉而细致;待人,真挚而耐心。祝老师就是这样,为一届又一届来了又去的学生倾尽为师所能。

责任编辑:叶青青于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