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教”科学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加快教育理论建设,促进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近日,我校开展了——“科研兴教”科学提升教学质量,关于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马海龙老师做汇报分享,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马海龙老师从如何发现研究问题、课题的特征、如何确定选题方向、怎样确定题目等切入,谈到课题名称的修改,课题方案的设计,规范撰写课题报告和课题研究开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既有理论的提升,也有个案剖析,让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01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
教育科研寓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如在高一学生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中,不仅需要发现问题,而且需要追问问题的根源,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身边的小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天天有、时时有、处处有,说明科研意识和发现问题的眼光很重要。
02要有善于捕捉的能力从课题的自我性、情境性、随机性三个特征中可得出课题研究依赖于教学过程的有效反思,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要善于观察、随时记录;要会讲故事,描述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要有捕捉教育时机的能力;同时要提出整改问题的方案,并具备付诸实际行动的能力。03要有精准选题的技巧。
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选题方向和题目。由于受教育理论水平的局限,教师们往往难以将“点”的问题上升到“类”的问题,不能从个案问题联想到倾向性问题,继而忽略了很好的研究主题。或者将一个小问题上升到很宽泛的主题,而无法聚焦问题的核心点,把研究主题模糊化。所以课题研究要选取合适角度,把问题具体化,概念边界要界定清楚,力求精准、规范、简洁。
04先做自己专业的研究。马海龙老师提出:教师们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一线熟悉学生、教材,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优势,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找准切入口,开展深入研究。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在课题研究的“精”、“实”上下功夫,同时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成果的表述要生动活泼,明晰流畅。
这一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界定、课题的意义、开展课题的步骤和经典案例分析。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教师们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感受。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善于学习,精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一定可以打开课题研究的“大门”,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承载希望激昂扬帆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