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田园乡村管阮村
泰州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南临国道,西接宁靖盐高速公路兴化互通出口。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户,人,村域面积亩,耕地亩。
管阮村曾获得国家级“造林绿化千佳村”、“绿色小康村”、“民主法制示范村”、“群众自治组织示范村”以及省级“康居示范村”、“民主管理示范村”、文明村、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板桥林园(郑板桥墓)坐落于此,素有“竹韵管阮”之称。
年4月,管阮村入选为江苏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年3月被认定为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
在推进“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活力乡村”的过程中,该村注重以农为本,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发展,紧扣“天、地、人”三要素,深入挖掘管阮村生态资源禀赋,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提高农民收入,活力乡村初见成效。
围绕“天”,用好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
管阮村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为水稻土,适合桃科植物、花卉种植和螃蟹养殖。
该村因势利导,打造了三大产业基地:
一是引进江苏桃林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打造了亩江苏桃林花海农业示范园。该园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主要种植*桃、樱桃、油桃、水蜜桃、弥猴桃等,常年聘用务工农民名左右。成功研制出以桃林花海牌*桃为原料的系列酒、果酱。
二是兴化市丰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万元,打造亩大闸蟹龙虾养殖基地,并衍生出捕鱼捞虾捉螃蟹的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一个走进自然、走进田园的场所,基地年营业销售额达万元。
三是兴化市呈祥花卉园艺有限公司与上海花卉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上海交大、南京农业大学、盐城生物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发展非洲菊、百合等鲜切花种植,培植年产量达到万株,非洲菊鲜切花年产量达万支。
围绕“地”,培育扶持产业形成地域特色
管阮村地处G与宁靖盐高速公路东北侧,地势平坦、四面环水,东边有老塘港河,南边有省级航道梓辛河,西边有新塘港河,北边有车渡河,水陆交通优势明显,并已融入苏锡常经济发展圈。
围绕“人”,有序开展引才培才计划
一是招引能人回乡创业。在村两委的宣传号召下,掀起一股回乡创业的浪潮,涌现了16名经济发展领航人。如34岁的顾建山同志觉得管阮是个种植有机大米的好地方,年回乡经营江苏富春山米业有限公司,年开票销售额达万元;33岁的顾正仓同志看中了这片绿色健康的投资热土,年创办了江苏飞鸿体育设施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体育跑道设施材料,年销售额达万元。
二是培育村民创业就业。借助创业富民的东风,加强家庭农场经营者、专业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全年组织六期职能、技能培训人次。
三是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注册成立管阮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资金万元入股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由种植大户承包经营,将农民、土地、资金、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聚集到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上。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延伸产业链,计划通过3年的建设,将管阮村打造成一个高新技术研究示范、农业科普、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
自管阮村入选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以来,该村坚持“保持历史原貌、突出本村特色”原则,促进现代化功能与历史性沉淀相互融合,突出“承、融、新”三个字,全力打造引人入胜的乡土特色景观。
01
突出一个“承”字,着力传承板桥文化
郑板桥墓园坐落在老庄台北侧。板桥文化和板桥竹韵与本村息息相连。围绕板桥墓园北部五水汇聚水系,打造河岸环形漫行步道。
以郑板桥生平事迹为主线,以传承郑板桥文化为主题,设计垂钓、展览、观赏、体验等精品旅游线路,线路贯穿板桥书院、竹石园、兰客园、百竹园、板桥林园、板桥道情馆、廉*文化馆、村史馆等8处景点,包含展览、体验、观赏等旅游项目,年旅游人次达20万人次。
郑板桥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