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团圆日,天涯共此时。春节,本是阖家共享团聚之时,然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创中心唐华教授团队的实验室里却是灯火通明,不时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时常传来科研骨干王美祥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基因缺失”“骨髓纤维化(MF)”。这是山一大科研人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一个缩影。对于山一大科研人员来说,春节这一天也只是无数平凡日子中的普通一天,没有被赋予更多意义,实验室的忙碌不曾停息……
科研攻关离不开一支不惧攻坚克难、一心只为突破的科研团队。山一大科创中心唐华教授团队,刚刚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团队科研人员,形成了“老带新”、教学相长模式。在这支团队中,而立之年的小伙子、五十知天命的老教授,使得经验“老道”与开拓创新时常碰撞出研究的新思路、实验的新角度。陈正涛博士说,“作为团队‘老人’,我有义务也有能力与他们打好配合,我责无旁贷。”
这个春节,科创中心唐华教授团队的项目实验计划没有按下“暂停键”,心无旁骛,忘我工作的场景令人动容。他们生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坚守的价值。
完备的科研团队,严格自律、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在24小时之外抢夺更多时间的意识,在科创中心唐华教授的项目团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年终工作总结汇报会刚刚结束,团队的4位研究人员王美祥、陈君兰、张善龙、陈正涛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为了加快研究进度,他们都放弃春节休息的机会。“重要科研攻关需要我,没什么可说的,干就完了,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张善龙博士后说。
他们为什么这么争分夺秒?他们正在做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据了解,这是一个关于探究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纤维化致病机理的研究项目,属于“新疾病机制为基础的原创性研究”的重点资助方向,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开创性。预期项目的顺利开展,将有助于明确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维持骨髓免疫稳态的重要性,拓展和加深人们对DC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找到新的防治MF靶点。为完善骨髓区域免疫细胞与分子调控网络和“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的总体科学目标做贡献。
王美祥说:“据我们所知,‘LKB1选择性调控bmDC的稳态’‘bmDC稳态失调导致MF’”和‘LKB1基因是MF的潜在致病基因’都是新发现、新假说和新概念。我们正站在该领域的山顶,能够参与完成该项目既感到自豪又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山高人为峰,我们现在就是峰。”
新的发现需要与时间赛跑,项目给的时间非常有限。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时刻推进项目研究进展,把握科学研究前沿,该项目的每位成员每天工作时间都达到12个小时以上。根据实验需要,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准备实验动物、采集样本、制备细胞、染色、上机检测,一个循环下来至少要忙到晚上12点以后,中间吃饭都是点外卖几个人插空吃,喝水的机会都很少,一天下来整个人虚脱的感觉时常挥之不去。第二天需要马上进行数据分析、评估结果,针对结果设计下个实验。春节假期,项目组核心成员在制备实验动物模型期间,动物房每天保证有1-2人在岗,检测分析时全员在岗。科研日常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催促”你不断前进。
科研人员发现,LKB1不但调控bmDC的稳态,还对MF的发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亦提示LKB1基因是MF的潜在致病基因。
“我们发现树突状细胞某个基因的缺失,在不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下,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小鼠会发生严重的MF,该重要现象的发现及机理的明确极有可能揭开人类骨髓纤维化重大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陈君兰博士说。每一个研究发现都昭示着,项目正无限逼近真理,胜利在望的感觉溢于言表。
原创性的研究发现和扎实的团队建设是获批本次重大研究计划的重要基础。我们还了解到,科创中心唐华教授团队在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对获得性免疫的调控,在人类重大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在NatureImmu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Blood等世界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年至今,团队共获批24项国家级课题,其中18项与树突状细胞有关。而这次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获批是树突状细胞研究方向的又一重大突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道酬勤”这是科创中心唐华教授每周例会时常挂在嘴边激励团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口头语,也是团队这么多年一直坚守的信念。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重大科研项目从立项、艰难攻关直至获得突破,同样牵动着科研人员的心。科创中心唐华教授团队科研人员以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时刻冲在攻关第一线,接续奋斗,开拓创新,而这种精神正是“我在”,融入团队,抛却自我,充满力量……
—wx_sdfmu—
供稿
新闻中心
作者|姜珊
美编
张瑾
责编
姜珊
新浪微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官方抖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官方头条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邮箱
sdfmuwec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