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天气寒冷时,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进而心、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易痉挛,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梗、脑梗的预警信号
虽然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总是发生得突然,但它们也并不是毫无预兆。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就是身体在发预警信号: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心前区的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心肌梗死发作前可能还会表现为牙痛、胃痛、肩背痛等并不典型的症状,但这些信号通常很容易被忽视,当毫无来由地感受到以上几种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脑梗死
脑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或有疼、麻感,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感觉周围物体在晃动;舌根发硬,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等。
寒冷冬季如何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呢?
做好御寒措施
抵御寒流的袭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保暖工作。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必要时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脚部保暖尤为重要,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不要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
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地点
天气寒冷时,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要晨练,因为清晨气温比较低。如想外出活动,最好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点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活动方式也不要选择运动量过大的项目,可以适量散步,或打太极拳。
在室内时,也可以做一些力量练习,如弹力带。还可进行柔韧性和平衡性的练习。当然,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自身目前的状况是否适合运动、适合何种运动方式。
饮食需健康
传统的饮食习俗认为,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健康饮食不容懈怠。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
情绪需稳定
突然的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心血管健康。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抽烟,不饮酒。
在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作诱因中
“坏”胆固醇的升高是影响最大的一环
胆固醇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化验单中最重要的指标,它的数值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风险就越高。
成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水平一般应低于3.37mmol/L,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但如果是同时被确诊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的糖尿病患者,需将血脂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果胆固醇水平有明显地升高,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养成这些好习惯才能管住“坏”胆固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饮食尽量少油盐,少吃动物内脏、鱿鱼、蛋*、肥肉等物。
2.少喝酒、少吸烟。
3.适当多吃些玉米、芹菜、山药、苹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能与胆固醇的代谢产物结合并排出体外,调节血液中胆固醇平衡。
4.适当运动,保持规律作息。
5.定期测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