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722/4908480.html「科研三板斧」无非就是:1.找到研究问题;2.提出可能假说;3.实验证明假说。
对于尚未入门或者初窥门径的科研小白来说,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可能是首要难题。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科研经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快速获得自己的idea。
一、找到研究的大体方向
对于大多数爱思考的临床医生来说,在行医生涯中总会遇到很多让人困惑的问题。
比如,笔者在骨科轮转学习时发现,许多「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伤口附近的肿胀和瘀血情况差异很大。
笔者在咨询主刀医师及带教老师后,得到的答案是:
很可能与术中使用「止血带」(一种充气式装置,可以缠绕在肢体近端,通过物理加压的方式阻断血液循环,达到清晰手术视野的作用)有关系。
于是,笔者想到的研究的大体方向就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止血带」。
图片来源:必应网站
二、挖掘研究切入点
于是,开始查阅文献。
此处,笔者的文献检索策略主要是:
中文数据库:「全膝关节置换术」and「止血带」;英文数据库:「totalkneearthroplasty」and「tourniquet」;
笔者在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及粗略查阅文献后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研究方向五花八门。
比如「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止血带的压力值设置」,「止血带的释放时间」,甚至连「使用止血带时抬腿与不抬腿」的研究都已有报道。
那么,如何继续选择呢?
三、筛选自己的研究点
研究方向尽可能地细化至「一个点」。
一则是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要研究止血带时间的比较,就要设置统一的止血带压力值以排除干扰。二则是个人精力财力物力有限,实验设计太宽泛很难完成实验。
俗话说「一点之见即可成文」,那么,如何在众多研究方向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点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在广泛地阅读书籍和文献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才能选择出你的专属idea。
比如,在这个例子中笔者的操作方法是:
首先,由于已经确定了研究点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止血带时间」。
因此,此处的文献检索策略主要是:中文数据库:「全膝关节置换术」and「止血带时间」;英文数据库:「totalkneearthroplasty」and「tourniquettime」。
当然,具体检索策略需要根据你检索结果的数量进行适当的修改。比如,检索出来文献太多,可以适当的将检索范围修改为「totalkneearthroplasty[title]」,最后大约检索出篇左右文献就比较适合了。
然后,略读检索出的篇文献题目和摘要,只需要了解作者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比如怎么将病人分组,选择检测的指标,如果有的指标检测你无法实现,就可以排除),边阅读边做好笔记。
最后,将笔记里面大家都用到的公认指标作为你的测量指标(研究切入点最好创新,但检测指标建议选择公认的)。
笔者在阅读文献后,结合自身情况,最终还是选择了「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原因主要是自身平台可以完成该实验,「止血带时间」可能与我研究的「瘀斑肿胀」等现象关系更密切。
四、提出自己的假说
关于「止血带的使用时间」这个点,文献中的研究方向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有「使用和不使用止血带」,「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前半程使用止血带」,「后半程使用止血带」,「仅仅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
考虑到「不使用止血带」目前临床上暂不容易实现(病人安全永远第一),以及「后半程使用止血带」可能会干扰手术的进程,筛选出三种方式进行比较,于是病人分组就是「全程使用止血带组」、「前半程使用止血带组」、「仅仅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组」。
五、模仿文献设计试验
病人分组安排好后,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试验设计,比如临床伦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检测指标,实验方法等等。
这些问题也只有阅读文献才能获取答案,往往都是先模仿,后创新。
到这个阶段,读文献的时候就只需要精读Methods,Inclusioncriteria,Exclusioncriteria。
当然,临床伦理、病人招募等问题往往和自身的平台和资源密切相关。没有办法做原始研究的小伙伴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实验设计,比如Meta分析,综述撰写,数据库挖掘,病例报道等。
但上面提到的方法也是可以采用的,只是最后的实验设计有所不同。
其实,到这一步已经能够设计出自己的初步实验设计方案(换句话说也可以完成开题报告了)。
简单归纳整理一下,笔者的研究思路主要是:
从临床现象(瘀斑肿胀)发现问题;
从各种途径(咨询老师,阅读书籍,搜索文献)找到可能的原因(止血带);
挖掘研究切入点(止血带使用时间?压力?驱血方法?);
筛选自己的切入点(止血带时间);
模仿文献设计实验。
总之,科研的基本功就是海量地阅读文献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大多数临床医生来说,能够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后面做实验完全可以交给工具人来执行。
后记
临床医师的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低年资的年轻医师。笔者也经历过「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靠着咖啡提神,糖水续命」的艰苦岁月。
面对千篇一律的忙碌,我们至少也得保持一点思维上的活跃,接触一下外面的前沿世界。
笔者并不是科研大佬,仅仅是在偶然的因素下接触到科研这一领域,总觉得「与其空山苦修难参其妙,何不华山论剑坐而论道」,愿大家多多分享,共同进步!
-征稿-
内容策划:Hebe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如需转载文章,可联系科研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