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悦读丨黄宝生科研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1#
好消息浙大四院疝和腹壁外科专家杨晓晖定期 http://www.shwph.com/lybk/10826.html
悦读“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悦读”第二期来啰,本期内容根据用户留言选取。还是那句话,喜欢的书籍(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和文字留言告诉小编,说不定它们就会与您不期而遇哦。

更大的乐趣是能“博览群书”

◤年,我初中毕业后,继续考入五四中学高中。我仍然保持着文学爱好,经常在学校图书馆里查书目,借书看。那时,我不仅读中国现当代小说和苏联小说,也读欧美作家的小说,如巴尔扎克、狄更斯、马克·吐温和德莱塞的小说。同时,我也开始喜欢读诗歌作品。

在高中期间,母亲见我已经长大,每月会给我一元或两元的零花钱。我一般不舍得买零食吃,几乎都用在买书上。我经常在星期天,步行到靠近上海外滩的福州路旧书店淘旧书。常常是浏览半天,买上一册几角钱的书回家。那是上海最大的一家旧书店。我一跨进店门,一眼望去那么多的开架图书,就像进入了书的海洋。其实,对我来说,买不买书还是其次,更大的乐趣是能“博览群书”。许多书我买不起,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但是,遇到我特别想买下的书,也就是想自己收藏而能随时阅读的书,即使价格对我来说贵了些,也会下决心买下。例如,当时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精装本),我就是在这个旧书店里买下的。

这部《中国新诗选》成为我读中国新诗的向导。我细细品读了这些新诗,感觉语言在诗人们的编织下变得那么奇妙。诗人比常人感情更强烈,更细腻;目光更敏锐,更深邃;想象更丰富,更奇特;语言更优美,更曲折。在诗人的笔下,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世界在诗人笔下呼吸着,搏动着。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也都应和着诗人的喜怒哀乐。此后,我也注意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中国现代诗人的诗集。其中,郭沫若的诗集中,《女神》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闻一多的诗歌我也特别喜爱。我是从《闻一多全集》中读到他的诗歌《红烛》和《死水》的。他的诗歌充满对祖国炽烈的爱,而诗歌语言又能呈现格律美。《闻一多全集》中还收有闻一多选编的《现代诗抄》(即中国现代诗人诗选)以及许多关于新诗和新文学的评论文章。而占据全集篇幅最多的还是中国古代诗歌选编和校笺,以及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我第一次领略了一位大学者兼大诗人的风貌。因此,闻一多先生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中国现代的一位文化伟人。我还从图书馆借到卞之琳与李广田和何其芳的诗歌合集《汉园集》。我想在一般的中学图书馆里,也许很难找到这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原版诗集。◢

1

“大学的学习只是入门”

◤外文所成立于年9月,它是从文学研究所分出来的,即由文学研究所内的苏联东欧文学组、西方文学组和东方文学组组合而成,再加上一个《世界文学》编辑部。所长冯至原是北大西语系主任,副所长兼*总支书记王平凡是延安干部。苏联东欧文学组组长戈宝权,西方文学组组长卞之琳,东方文学组组长由北大东语系主任即我的老师季羡林兼任。所内集中了国内一批外国文学知名专家,如李健吾、罗大冈、罗念生、杨绛、袁可嘉、叶水夫和潘家洵等。钱锺书先生原本也属于外文所,当时被借调给文学所,此后也就一直留在文学所。除了这些老一辈专家外,其他青年研究人员或是从苏联东欧留学归国的,或是从北大西语系、俄语系和东语系毕业的。我能来到国内水平最高的外国文学研究机构工作,是多么幸运,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

我到所后,领导先把我安排在图书室工作。因为外文所与文学所分家,文学所将外文图书移交外文所。当时,外文所新建立的图书室缺乏懂英文的工作人员。而我也懂英文,能帮助图书室接收外文图书。所有的外文图书已经运到外文所的书库,排列在书架上。我的任务是拿着目录卡片,逐一核对书架上的图书,凡是有目无书,则将卡片抽出。自然,我非常乐意做这项工作,可以熟悉所内的英文藏书。其实,我核对的不仅是英文图书,还有法文和德文等其他西方语言图书。当然,我不懂其他西方语言,核对的时候要比英文图书更细心些。

这样,我天天在图书室上班。一天,即将下班时,所长冯至来图书室看看这里的工作情况。主任牟怀真向冯至介绍我说:“这是新来的大学生,学梵文的。”冯先生说:“知道,知道。”这是我到所后,第一次见到冯至先生。冯先生对我说:“你大学刚毕业,大学的学习只是入门,你以后在所里还要好好自修提高。”我心里感到一阵温暖。其他还说了什么,我现在记不得了,而这句话我这一辈子也没有忘记。

冯至先生是诗人。鲁迅先生曾经称赞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也是德语文学和杜甫研究专家。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他的新诗,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占有崇高的地位。我在北大期间,也听过他的演讲。在校园里遇见他,不敢贸然上前与他说话,只是久久望着他的身影。现在,终于可以亲耳聆听他的教诲。

学部在北京所处的位置离东单和王府井都不远。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新华书店和旧书店。有一次,我在东安市场旧书店,发现一套十卷精装本的《泰戈尔作品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为纪念泰戈尔诞生年而出版的。我看到后,十分喜爱,买下了它。这套书我一直收藏着,这次查了最后一册所标的这套旧书价是10元4角。这是我从中学时代买书以来,第一次能够出手这么多的钱买一套书。

逛新华书店和旧书店是我从中学时代养成的习惯,直到我年老眼花,几乎每个月都要逛一两次书店。逛书店能及时了解各种新书信息,而且买书前能亲自翻阅一下,确定买不买,减少盲目性。即使不准备买的书,翻翻看看,也能长知识。我这一生中,逛书店是我的一大乐趣,也是我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帮助图书室核对完毕外文图书后,发现还有一批新到的外文图书,尚未登记。我在整理中,发现其中还有一些印度出版的梵文图书,尤其是里面还有一部印度学者阿伯代编的《实用梵英词典》(增订本)。这应该是原来文学所的吴晓铃先生为所里订购的。因为吴先生是中国古典戏曲专家,也通晓梵文,翻译出版过两部梵语戏剧作品:戒日王的《龙喜记》和首陀罗迦的《小泥车》。我真是喜出望外,便向主任借阅这部《梵英词典》和其他两本梵语文学作品,主任也欣然同意。

确实,我们在北大时,系图书馆里备有多本梵英词典,供我们使用。现在,我到了外文所,倘若没有词典和梵文书籍,我怎么“自修提高”?这部词典和几本梵文书仿佛是所里事先为我准备的。这样,我晚上回到宿舍,可以开始学习。◢

2

科研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年,外文所领导班子换届。外文所成立于年,冯至先生担任所长,直至年卸任。~年,叶水夫担任所长。叶水夫是苏联文学专家,以翻译《青年近卫*》著称,主编《苏联文学史》(三卷)。这一次换届,张羽担任所长,马文卿担任行*副所长。马文卿找我谈话,说是领导上决定让我也担任副所长。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但经过一番考虑后,还是同意了。主要因为我对外文所怀有深厚感情,多年来一直得到所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培养,业务上也得到所内许多年长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我愿意,也应该为外文所效力。

我作为副所长,分管所内科研和《集刊》工作。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冯至先生确立的办所方针,以研究为主,以提高为主,出成果,出人才。这样,我必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