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www.bdfyy999.com/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实现我国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是口岸检疫的重要执法依据和工作指南,其中植物检疫性有害真菌包括种,约占整个名录的29%。
由于大部分真菌形态微小、难以简单依靠形态特征进行鉴定识别,其检测与防控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有害真菌的检出率远远低于昆虫、杂草等其它类群。
在现行针对检疫性真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中,仅有47项采用分子检测,导致这一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检疫性真菌名录中约半数物种缺乏模式标本、菌株及可靠的参比序列,且大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与近源物种的种间关系还不明确,极大阻碍了检测方法的研发,不仅造成一线检疫人员无据可依,也是建设智慧海关、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关键瓶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蔡磊团队长期致力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系统演化、及检疫技术研究。
由于外来有害真菌的特殊性,难以在国内对其活性样本深入开展工作。团队通过实地出访研究、国际数据合作、干制样品借阅等多种方式,对进境检疫性真菌名录中跨境频率高、检测难度大的座囊菌纲真菌全部33个检疫物种(如小麦叶疫病菌、柠檬干枯病菌等)的现用名称、标准形态、寄主范围、地理分布、DNA条码、系统演化地位、典型病征等开展了全面的专著性研究,并根据国际“一菌一名”原则和最新分类系统,更新了其中23个物种的现用标准名称(表1)。
其次,对模式标本缺失和损毁的物种指定4个选模式、3个附加模式、2个新模式和5个凭证标本,为这些物种的检疫提供了最关键的参照。
根据研究团队对系统分类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始发于北美的苹果球壳孢腐烂病菌处理为新组合Xenosphaeropsispyriputrescens(C.L.XiaoJ.D.Rogers)F.Liu,CrousL.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