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数据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同时还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已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在推动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诸多努力中,政策无疑居于首要地位:首先,政策的强制性有助于打通管理与共享的难点,确保科研数据共享的顺利推进;其次,政策还具有明确各方职责、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有助于形成利益均衡、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从而确保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部分政策以标准规范的形式出现,能确保科研数据的质量和共享的效果。由此,通过制定政策以促进和规范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成为各国的共识,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相关政策,形成了以国际组织的倡议与指南为基础,以本国法律法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出版机构等不同层面的法规政策构成的较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
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经历了长期探索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与经验,但由于缺少健全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导致共享中存在着职责不清、能力不足、应用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不利于科研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当前亟待建立完善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以保障和规范我国的科研数据共享工作。本书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体系为目标,以信息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在深入调研分析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实践现状、借鉴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体系、大纲与主要内容,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促进我国的科研数据共享实践。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认为,科研数据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从自然属性出发,科研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从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的角度引入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从科研数据的生命周期(如数据的采集与生产、提交与汇集、保管与安全、共享与利用)的不同环节考察其具体特点和管理利用措施,确保政策的科学合理性和成效的最优化;从社会属性出发,科研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生产、管理与共享利用必然会涉及数据的生产者、组织管理者和利用者等不同角色与利益群体,因而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助于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职责、利益均衡机制以及协作协同机制,以确保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科学合理性,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二,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实践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政策层面看,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含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及地方规章、数据共享中心与科研机构等不同层面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为我国科研数据的共享奠定了基础。但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在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层面,围绕《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措施亟待健全完善;在资助/管理机构层面,我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利用政策;在科研机构层面,目前仅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了相关政策,作为科研数据重要产出阵地的高校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在科研数据共享中心/平台方面,国家确定的20个科研数据共享中心仅有5个发布了共享服务规范。因而,我国应从各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
从实践层面看,大部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经常涉及科研数据,且都有一定的数据保管意识,注重对数据的保管,但也存在如下问题:一、由于我国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尚未形成完善的科研项目数据的管理、提交/汇交与共享制度,导致科研项目结束后科研数据分散在科研人员手中,既不利于国家投资产生的科研数据的共享,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如丢失/损毁/流到国外等);二、我国科研人员具有较好的互助共享精神,但由于当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科研数据共享机制,科研人员分享科研数据的对象以具有信任关系的人员为主,范围较窄,并且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数据共享存在一些顾虑,不利于科研数据的广泛共享,也限制了科研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与实现;三、无论是科研管理部门人员还是科研人员,都对我国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了解有限,亟待加强对《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宣传与推广。这些都表明: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政策,以推进科研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充分共享利用。
第三,国外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可供我国参考借鉴。
考察国外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借鉴。本书对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较为完善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均已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政府法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数据中心等不同层面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等。其中,科研资助/管理机构是推动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完善的关键,不同政策之间注重相互关联与协同。同时,国外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还形成了以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以科研数据管理计划为核心、各方协同配合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有效地保障了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这些经验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第四,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应在《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完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和数据中心等层面的政策法规。
在充分的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基于信息生命周期与责任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由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以科技部为代表的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国务院相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为代表的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制定的有关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政策;以高校、科研院所、数据中心、学术期刊及数据期刊为代表的法人单位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和规章制度。根据政策法规的完备程度,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应在《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完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和数据中心等层面的政策法规。并从业务流程和责任相关者视角构建了上述政策法规的大纲和主要内容。
《中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研究》
邢文明著
ISBN:1
年06月
定价:.00元
内容简介:科研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良好管理,有助于实现共享和再利用,成为新的科学研究的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的快速发展,科研数据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性科技资源,在推动科技创新、降低科研成本、规范科研过程以及促进科研诚信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因而,科研数据共享已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目标,纷纷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以保障和规范科研数据的共享与再利用。本书以探讨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及政策的主要内容为目标,从信息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在梳理国内外科研数据政策现状和总结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政策体系,并探讨了政策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完善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推动和促进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邢文明,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湘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图书馆学会“中青年优秀人才”、湘潭大学“韶峰学者”特聘岗位计划学术骨干,兼任湘潭市图书馆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项目4项,参编著作2部,在LibraryHiTech、《国家图书馆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核心概念
第二节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实践现状
第一节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现状考察
第二节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典型经验
第一节美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现状调研
第二节英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现状调研
第三节澳大利亚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现状调研
第四节国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设计
第一节政策体系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第二节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第三节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管理型责任主体及其政策需求
第四节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体系的构成
第六章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探讨
第一节科研资助/管理机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研究
第二节科研机构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研究
第三节数据中心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总结
第二节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