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小艳通讯员陈笑蔚孙鑫)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建设高端创新平台的重要力量,驻青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8月4日,青岛市政协开展“提升驻青高校和科研机构对青岛创新发展的贡献度”调研活动,组织委员、专家赴青能所、青科大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会上,委员们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教产融合等建言献策。
据青岛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青岛市现有驻青高校8所,国家级科研院所24家、省级科研院所6家,先后引进高端研发机构27家,于年、年与中科院签署了两轮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中科院在青岛已建成2个整建制研究所(海洋所、青能所)、14个分支机构以及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平台。
驻青高校、科研机构对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委员们发现仍存在高校院所人才、技术输出与本地融合不够等问题,高校院所瞄准本地需求发挥作用,让科技成果结硕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的部分研究成果,地方并不知道,项目归属不清,容易形成‘孔雀东南飞’的问题。”邓庆尧委员认为,高校、机构和地方应建立长期、定期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让项目能够找到资金孵化,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同时,针对科技成果专业“转化人”缺乏的问题,他建议青岛市成立专班,培养熟悉科研、经济、市场、金融的专业“转化人”,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有机结合。
“邓委员的观点我十分赞同,目前的确存在高校机构和地方脱节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本地院校,也应该加大对本地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