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你理解的科研是这样的吗 [复制链接]

1#

最近接触到很多刚进入科研阶段的萌新小白,他们大多因为经验尚浅而对未来懵懂迷茫。选题方向还没有确定,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该如何确定选题。

这个时候先需要对科研有一个全貌的认识,先了解科研的全过程是什么样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科研有全方位的认识,才能知道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该去做什么事情,怎么去做,快速而高效的开始科研。

科研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总结了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定研究问题,第二步调研现有方案,第三去思考自己的idea和对应的方法。第四步做大量的实验,去验证你的idea和方法是不是有效。如果有效,接下来第五步就是把idea、方法、实验结果都组织起来,然后写成论文,选择合适的会议或者期刊去投稿,并且最终被接收发表。

这些都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但其实很多时候可能实验结果验证发现我们的idea有问题,方法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就要重新回去修改idea,修改方法,甚至很有可能你发现掉了一些调研的文章,其实你的idea和方法别人已经做过了,这个时候机就要重新再去做调研。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不断的去试错去验证,想出idea、验证idea,反复迭代。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对研究问题逐渐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因为你知道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是不可行的,逐步排除错误的方法和idea。

01选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大致有三类,一是导师直接给一个研究问题;或是师兄师姐会给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第三类就是自己选择。

02调研现有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精读和泛读一些文章,但是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泛读,要自己去辨别;怎么样去做精读,怎么样去泛读,也要自己去掌握方法。

第二点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梳理出研究脉络,甚至可能你会发现看不懂论文,很多专业术语也不理解,这个时候要去补基础知识,挨个去学习。

03想出idea及方法

调研这一步做到位之后,其实很多的idea就会慢慢萌生出来。当然思考idea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方法论和一些思考的方向。idea想出来之后,还需要设计一整套完整的方法,最终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基于idea对方法的完善,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批判性思维,批判别人的论文,批判自己的想法,再到下一步实验的时候,你的目的是去验证idea的有效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04实验验证idea

所以首先要非常全面系统的设计出各类各样的实验,来验证idea里面的每一个点,验证整体的方法的效果。

还需要去管理这些实验,尤其是我们做AI相关的研究,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有很多参数都需要去调整,这个时候就要合理的去管理实验,否则很可能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实验结果,都不知道在干嘛。

而且做实验需要写代码,写代码就要去debug,所以对你的代码能力其实是有蛮高的要求的,如果你的代码能力很强的话,做实验就会非常的快。

做完实验之后,还要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那太好了!那不合预期咋办?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实验结果,从中找到一些细节,找到一些insight,找到一些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

05写作及投稿

当前面这些都完成之后,就到了写作环节。

一篇论文从头到尾有很多部分,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去写,图表应该怎么去制作,这都是有讲究的。

很多同学一开始会忽略的点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从idea到方法到实验结果,这一整套的体系下来,你是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怎么样去回到你的研究问题上,用你的idea把它串起来。

对于资深的研究者以及刚入门的研究者来说,这之间的差异会非常大。

有经验的人写的论文,别人会觉得“收获好大”,“写的真好”。如果是一个没有经验的研究者,写的论文可能就非常的平淡,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论文没有什么贡献,没有什么价值,就会把你的论文给拒掉。

当然投稿之后,审稿人会给你意见,还要去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他给你的分数不高的话,你需要想办法通过回复审稿意见提高论文的分数,最终才能被接受。

从更高的层面去看这个过程,会发现1和2就是输入的过程,决定了后面的3和4,吸收转化和思考。你看的论文,包括你在网上搜的各种各样的材料,都要去吸收转化,要去思考,思考了之后,要去输出,就是写成论文。

整体的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输入,然后再思考转化,然后输出的过程。输入是前提,你能不能有一个高质量的输入,直接决定了你后续的思考的深度如何,能转化出什么样的idea,然后再最终输出。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