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才风采把心怡先人一步放飞梦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些 https://m-mip.39.net/czk/mipso_10986221.html

学员简介

把心怡,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年“英才计划”物理学科优秀学员,师从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罗洪刚教授。

把心怡的研究课题是《蚊子嘴部及腿部微纳米结构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了蚊子腿部三级微纳米疏水结构,并将此结构进行推广,仿生应用至滑撬式直升机起落架,并初步研究了蚊子嘴部结构,并进一步猜想,设计后续实验,日后,把心怡也将进一步完善课题。培养期间,把心怡荣获年物理学科冬令营优秀学员及年“英才计划”物理学科论坛优秀学员等称号,并拟推荐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参与“英才计划”之前,科学研究在把心怡心中一直是教授们的专利,代表的是最前沿的知识与无数的奇思妙想。如今回首一年前,把心怡觉得,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在“英才计划”的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科研源自于生活

培养之初,导师以激发学员们的兴趣为主为开展了物理知识拓展讲座以及电子显微镜实验初步研究观察,还尚未涉猎自主科学探究。把心怡对科学探究的观念真正发生改变源于寒假时参加的“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冬令营。这次的冬令营不仅拓展了她的视野,也为她日后的选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她开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其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师大附中的一位老师所说的话:“科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不仅仅是发现一个新现象,或者是推动整个物理界前进20年,而是对生活中每一个值得探究的小点的放大。”

很快,在导师的引导下,把心怡自主确立了选题《蚊子嘴部及腿部微纳米结构研究及应用》,这个选题便是从生活出发,研究蚊子腿部三级微纳米疏水结构,并将这种结构进行推广,仿生应用至滑撬式直升机起落架,并初步研究了蚊子嘴部结构。期间,从观察蚊子电镜照片,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到重点拍摄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和有关计算,导师全方位地对她进行指导,导师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严格要求的态度也给她带来新的启发。

Youarethefuture

培养期间,把心怡有幸赴日本参与了年的樱花科技计划。在那里,与中国的同学们以及来自哥伦比亚和老挝的高中生们一同交流、互相探讨,一起度过了一周的宝贵时光。从第一天的玉川学院到最后一天的东京大学,樱花计划带给她的不仅是新的知识,更多的是探索这个世界的方法。她总结说到,比起坐在教室里听教授讲课,这次的日本研学采用了更巧妙的授课方式——走进实验室,边看边学。而作为高中生,在面对这些不熟悉的知识时,好奇是主观的第一本能,走进实验室,从第一天的光科技到最后一天的海洋研究,樱花计划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大家对一些研究形成了最基础的认知。

这次旅途中,有两件事让把心怡印象深刻。一是小林诚先生的演讲:IntroductiontoCPviolation。在进入KEK后,他们先后参观了PF、Belle、计算中心、常设展等,每一位讲解老师都系统地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为他们传递KEK不断探求宇宙起源和物质生命的根源原因。小林诚先生的演讲更是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向他们打开了高能物理的大门。

另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毛利卫先生。作为日本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毛利卫表现出了极大的亲和力和对科学的追求精神。毛利卫是日本科学未来馆的馆长,让把心怡开心的是在那期间还有幸与他交流了观看日食的感受,交流中,毛利卫带给她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中,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是:“Thisisyouridea,nothis,nothers,itisyours.Youarethefuture.”

此次赴日活动拓展了她的知识面,在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优秀的人之后,把心怡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深感自己在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都有待加强,同时也领会到做科学探究不只是了解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未来更加清晰可见

谈到樱花计划与物理学科冬令营的区别时,把心怡认为,樱花计划全方位地展示了科学研究在不同学科的具体方法和前沿知识,而物理学科冬令营则更加侧重于物理学科的知识教授,她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她说,“英才计划”让她有机会先人一步地开展科学研究,为她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参加“英才计划”,也让原来迷惘的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通过与导师的交谈学习,她更是感受到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对她的论文和报告进行细节修改,并指导推进下一步实验,到细心讲解扫描电镜显微镜的使用原理以及操作方法,这些都为她的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课题已成雏形,但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学无止境,未来,她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完成实验成果的实际模型,继续在基础学科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

导师简介

罗洪刚,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年在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年在兰州大学和德国Giessen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年在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被兰州大学聘任为教授。入选-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现从事凝聚态理论与数值方法研究,在强关联电子系统、高温超导、介观输运,非线性系统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及应用等方面共发表余篇SCI论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