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少年现英才,出生于四川成都的曹原完美的诠释了这点。接下来让我们翻开他让所有人都惊掉大牙的硬核履历。
出生于天府之国的他,可能吸收了四川地区的所有“灵气”,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了初一的所有课程,用三个月时间读完了初二的所有课程,用不到半年的时间读完了初三的所有课程,年仅13岁就考上了高中。接着只用一年时间就全部读完了高中所有课程。年,年仅14岁的他坐在了高考的考场上。
之后,他考取了理科的高分。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中国科大首先抢到了他,并把他安排进了我国专门培养科研领域领*人才的“物理英才班”中。来到这个精英扎堆的地方,曹原不仅没有被比下去,反而更被凸显出来了。班中的少年英才们谁都不服谁,但唯独非常佩服曹原。在他们眼中曹原就是一个极为聪明的“怪物”。
年,学习成绩优异的曹原获得了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学金。之后,他被导师推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接下来我们回顾下上个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的一个伟大物理学发现。年,他在实验室中发现当汞被冷却到接近0K(-℃)时,电子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运行。
无疑,这可以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这种“零电阻状态”被昂内斯命名为“超导电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昂内斯因此获得了当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超导体要在接近绝对0K(-℃)的环境下,才能显现出其几近零损耗输电的作用。这背后高昂的冷却成本,让人根本无法接受。
此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一直致力于寻找低冷却成本的超导材料。年8月8日,曹原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理论上发现了: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1.1°叠加时,它们就能够在零电阻的情况下传导电子,立刻显现出超导电性。可要真正实现1.1°叠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3月5日,曹原在实验室中完成了精准的1.1°叠加操作。
这意味着年仅21岁的他破解了困扰全球物理学界年的世界难题。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轰动了世界,曹原更是开挂的在同一天内向全球顶尖科技杂志《Nature》上,连发了两篇关于石墨烯超导问题的研究论文。此时,他不仅是一个博士生,而被西方赞称是中国最年轻的全球顶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