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海洋六号rdquo归来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0973.html

观观刚刚拿到的最“新鲜”的消息——

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返抵广州。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航次历时36天,航程多海里,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并取得一系列联合创新成果。

5月16日,“海洋六号”完成共享航次返抵广州。

到底都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今天跟着观观一起,梳理一下他们在海上的36天——

充分高效共享,实施了6个渠道20余项重要任务

观观了解到,共享航次承担的任务来源于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知识创新工程、大洋航次等,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评价、研发设备规范化海试、深海探测仪器试验性应用、冷泉系统科学研究及远洋科考综合试航等,开展了20多项海上科学考察任务,以多方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联合调查创新。

“海洋六号”开展地震系统海试。

“海洋六号”布放深海观测锚系。

参航单位和人员众多,涵盖18家单位名科学技术人员

本航次参加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中船重工集团研究所等18家涉海机构,位科学技术人员(含科考船员29人)参与了执行深海探测共享科考航次。

创新成果丰硕,取得了4个方面主要进展

 ?第一,实现了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对米级深海热液探测自治式潜水器系统(“探索”AUV)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对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开展了海上试验,验证了新设备新技术的深海探测开发能力;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富钴结壳规模取样装置(采矿车)通过“海洋六号”共享平台开展海试。

 ?第二,完成了多套自主研发深海设备的规范化海试。以“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为平台,开展了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与探测装置、多参数剖面探测系统等自主研发设备的海上试验,完善了深海探测技术配套和公共试验平台建设;

“海洋六号”布设6米深海浅钻。

 ?第三,多类型潜水器协同开展冷泉调查获得新发现。开展运用“海马”号ROV和“探索”AUV两套潜水器在南海北部陆坡西北部海域开展联合调查,发现了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基本查明其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等;

冷泉甲烷气体喷溢口。

 ?第四,系统规模开展冷泉调查研究。整合相关项目的冷泉研究目标,发挥不同单位专业优势,以南海北部活动冷泉区为目标区,运用多种手段对海底活动冷泉进行取样和观测,获取了一大批冷泉系统相关生物、水、气体、沉积物等样品及数据,为冷泉系统演变过程及机制等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冷泉管状蠕虫群落。

冷泉系统中的贻贝与海螺群落。

探索机制创新,做出了海洋科考航次共享有益实践

 ?第一,搭建了航次共享平台,局属科考船及船载仪器设备全年多海域多航次开放共享;

 ?第二,创新了共享模式,共享航次接受各渠道来源项目申请,申请主体可以是科研单位或个人,项目性质包括了海上试验、试验性应用与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

 ?第三,优化了审批流程,航次申请评审受理快速灵活,建立了共享航次方案审查专家库,对航次申请做到受理一批评审一批出航搭载一批;

 ?第四,实现了学科交叉,各参航单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同开展科学研究,达到了联合增强的效果。

据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建立了有效的海洋科考航次共享机制,积极利用科考船舶及船载设备向社会开放,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实现“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撑。自年以来,启动了大规模“科考平台共享行动”,面向全社会开放局属科学考察船及大型船载装备,受到社会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