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硕博那几年,差点搞丢了科研带来的唯一快乐 [复制链接]

1#
粘连性肠梗阻 http://www.hkimf.com/

↑↑↑领取免费毕业论文辅导资料↑↑↑

多年以前,在我读博士时,曾因为急于求成而陷入苦闷焦虑,进展缓慢。

导师提醒我:“你没有进入状态”。

我问:“何为进入状态”?

导师告诉我:“科研就是游戏人生”。我反复回味导师的教诲,慢慢地调整心态,终于逐渐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今日福利

重磅福利:

年最新期刊目录汇总

+套答辩模板PPT

+科研写作典型案例汇编

8大科研软件安装包

扫码回复

获取以上全部福利

仔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科研工作?因为科研能让我们延续作为知识分子所喜爱的书斋生活,能让我们不断体验求知过程的简单、愉悦和成就感。除此之外,似乎不存在别的合理的理由了。

大家都喜读《水浒》、《西游》,因为喜欢里面的英雄豪杰。这些好汉大都秉持玩家心态,极致者至于天真烂漫。其实我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业也曾成功,甚至算辉煌。回想起来,当年成功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玩家心态。

犹记得在高三时某次无意说出实话:“我学习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高考”,当时把家母气懵。

在鸡妈鸡娃、小镇高中那样压抑的环境下还能彻底做到放浪形骸,拔剑四顾,歌咏舒徐,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

这样的天性却在初读博士时曾有过迷失,幸而被导师点醒。否则假如焦虑取代了放达,功利取代了兴趣,滞涩取代了灵动,那学术上还能有多少进步的空间呢?

在我看来,整个学术界犹如一个闷罐子,长期以来慢慢地积聚燥热。北大韦神的出现,仿佛开启了一扇小窗,吹进了来自广袤大自然的清风。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科学家”的本来面目。

占据韦神心灵世界的,既没有对考核和留任的担忧,也没有对职称和项目的追求,只有学术带来的简单快乐。他是最幸福的。曾几何时,三十、二十年前,学术界并没有内卷,也没有焦虑,只有清贫和纯粹。不知何以演变成如今这样浮躁的?需要大家一起做一下深刻的反思。

中国现在的物质发展飞速迅猛,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导致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物质享受,短视于物质追求,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韦神的世界里,数学是兴趣、是专业、是工作,也是那个至高的存在,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是为这个存在而存在。食物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提供继续遨游数学海洋的动力而已。

我们作为普通网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