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师研修暖春四月,触摸不一样的教研 [复制链接]

1#

Hey,期待一场春日的教研

三月悄然而去,四月翩然而来。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独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研1+12,我校积极探索中小学教研一体化的教研特色。4月1日,我校开展了“杜甫”主题的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别由六年级的田仕老师、七年级的曾劲词老师和八年级的凌爱双老师的三堂有关杜甫诗歌主题的教学。*建刚校长、谢杰妹副校长、教科研主任郑娟老师以及各位语文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

HELLOSPRING

学生问题为起点,学科问题为本质

本次活动,由三位老师带领不同年级的学生走近诗圣杜甫的诗歌。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诗歌,不同的学习要求,面对截然不同的学情,三堂课的教学设计侧重点自然也有所不同。三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田仕老师认为,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升初衔接阶段,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六下语文的一首自读古诗,知识侧重于基本把握杜甫古诗特点及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让学生整理小学和初中杜甫的全部古诗,总结出杜甫古诗的主要特点;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总结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从而学会鉴赏其他古诗。

曾劲词老师认为,七年级的学生对唐代大诗人杜甫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不尽详知,对于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不熟悉,所以他们在鉴赏杜甫诗歌的时候,还不能独立达成“知人论世,吟咏诗意”的学习认知。再则,七年级学生可以说是刚刚接触到诗歌鉴赏,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步系统地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曾老师将诗歌细分为具体的诗歌类型,特以“登高诗”为例,借用诗歌鉴赏“七看法”和知识卡片,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进行同类别登高诗的细读、比读和深读。学生通过体验此类主题诗的鉴赏过程,体会杜甫诗歌不同人生阶段思想精神和诗歌风格,初步获得诗人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一样的诗风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培育学生把握青春、砥砺前行的人生航向。

八年级的凌爱双老师对学情分析也有独特见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八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杜甫的长诗。作为“歌行体”的诗歌,学生对这一体裁较为陌生。要介入“文体知识”,辅助学生认识。并且要引导学生感受歌行体诗歌的节奏韵律,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感受到“歌行体”诗歌的魅力,为以后学习歌行体诗歌引路。再则,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并不难,但学生无法体会诗歌最后一段中的呐喊,无法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怀。所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必须要调动学生以前学过的杜甫诗歌的知识,补充相关的名句,让学生对杜甫其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对《茅》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及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对“诗圣”这一称号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位老师对本课教学都能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学科问题为本质,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HELLOSPRING

教师问题为引导,课堂任务为驱动

立足对学情的精准分析,三位老师因材施教,设计了不同任务单驱动课堂教学,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精彩!

课上,田仕老师与六(4)班学生献上了一堂“小老师课”。田老师拟定知识点方向与框架,由第六小组学生全程讲课,把握节奏。课堂分为三个任务:任务一——小升初“杜甫古诗”内容整理,感知杜甫诗歌特点;任务二——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内容;任务三——古诗赏析方法。整体教学流畅,学生参与度高。

曾老师携手七(4)班学生带来了《望岳》与《登飞来峰》的比较鉴赏:“我”站在高处看风景。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后,曾老师慷慨激昂的课堂主体教学环环相扣,通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任务一——诵读明节奏;任务二——品读明诗意;任务三——联读比异同(古代诗歌鉴赏之七看法)。

随后,我们聆听了凌爱双老师与八(5)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整堂课以“读”串联,富有意境:以“圣”导入,初读辩体读出了一点歌行体的味道;再读明意,读出了风雨飘摇的波折感;细读悟情,读出了忧国忧民的诗圣心;广读思辨,辩出了杜甫何以谓诗圣。

在三堂课后,三位老师又独出心裁,设计了“以篇促学,带动知识迁移,以项目式活动为课后拓展”。田仕老师设计了《春夜喜雨》主题手抄报,引导学生梳理中小学杜甫诗歌,做好分类;曾老师在《望岳》一课后,设计了登高诗歌鉴赏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凌老师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后,设计了“杜甫形象主题书签”。三位老师的延展性作业,让课堂作为一个学习的起点,串联起学生对相关主题的知识建构,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后,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课后研讨。通过本次的一体式教研,老师们发现随着年段的提高,我们需要在内容的深度上加以拓展。杜甫诗歌特点及诗歌赏析方式、杜甫分类诗歌如登高诗的鉴赏、杜甫的个人形象与“诗圣”内涵,这是杜甫主题诗歌教学的层层递进与实现高阶维度的设想,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诗歌教学中朗读与鉴赏的能力。老师们在本次一体式教研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诗歌教学在每个阶段的重难点。这也是本次一体化教研的意义所在。

教研不停息且思且行

如何让初小更好地衔接?以本次语文教研为例,选择同主题、同诗人、同体裁、同风格等都是适切的范围。在本次活动中,不同学段的老师一起切磋,集中大家的智慧,在了解同学科老师教学情况的同时,对自身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小教研一体化,让老师们不是站在本学段本学科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而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各学段的优势,整体规划,整体设计,让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了一种可能。

中小教研一体化的研究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必将上下求索!

拥抱春天

-春暖花开万物可爱-

文字来源:廖苏苏

责任审核:郑娟

自律阳光坚韧拓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