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赣州市矿管局获悉,3月31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在北京召开赣州市申报"中国恐龙之乡"评审会。评审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赣州符合中国化石之乡评审标准,同意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赣州市博物馆内陈列的恐龙化石
赣州辖区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已经发现并命名的斑嵴龙、中国赣南龙、赣州江西龙、江西南康龙、南康赣州龙、中华虔州龙等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专家建议,将赣州的恐龙文化、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以及赣南石窟丹霞温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融为一体,打造赣州特有的旅游城市品牌,使恐龙化石文化成为赣州一张新的名片,全面推进赣州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赣州出土大量恐龙蛋等珍稀化石标本,是江西省内出土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最多的地区。
年10月9日,位于章贡区沙河镇河头村一工地内,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挖出一窝恐龙蛋化石。
年5月11日,瑞金市谢坊镇新建村一村民自建房开挖山体时,发现疑似恐龙脚印。据介绍,发现疑似恐龙脚印化石在江西境内尚属首次。
年4月13日,南康龙岭新屋恐龙化石产地实施抢救性发掘,发现恐龙骨骼化石1处,恐龙蛋化石6处。
年12月1日,章贡区沙石镇一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具恐龙化石,根据专家的初步判断,这具化石是生活在六七千万年前白垩纪的窃蛋龙化石。
年8月,赣县一处建筑工地发现窃蛋龙类化石,生活在距今万年到万年间的晚白垩世。
年9月,在南康龙岭工业园一片工地上,经过相关部门抢救性挖掘,在地底尘封了万年的恐龙骨骼化石随5个大包和20多个小包的岩土一起被打包保存了起来,之后,被认定是恐龙家族新成员,取名为“南康龙”。
年,在赣县茅店镇发现了70多枚恐龙蛋化石。
……
恐龙主要生存在距今约1.5亿年至0.6亿年前。赣南地壳在燕山运动(1.34亿年前~万年前左右)中上升,形成了大量的湖泊、盆地。晚白垩纪是赣州盆地发展的稳定期,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夹杂着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熔岩。这种地层结构表明,那时的赣州盆地地理环境较为稳定,周边少有火山喷发等剧烈的地壳运动。
从岩层结构来看,大约在万年前,以章贡区、赣县、于都、南康部分区域组成的约平方公里的赣州盆地是一个湖沼地区,适合爬行动物生活繁衍。此外,赣州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大量的古生物为恐龙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赣南是恐龙在华南地区的一个主要聚集地。而晚白垩纪末期的剧烈地壳运动,为恐龙尸体的掩埋、钙化提供了地质条件。
年,龙南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河谷中发现了粗齿桫椤。作为恐龙时代中草食恐龙等大型动物最重要的食物,桫椤的出现,也佐证了这片土地在白垩纪时期已经成为适合恐龙生长和繁殖的地区。
霸王龙类表亲——长头霸王龙类虔州龙,被发现于赣州南康龙岭约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南雄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领导中英联合科研小组,对年在赣州发现的恐龙化石骨骼进行了研究,并于年5月7日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研究结果。
科学家表示,虔州龙特点突出,上颌骨的上升支上具有窗格状的孔,前上颌骨极度缩小,前后最大长度约占整个头骨基部长度的2.2%,而其他霸王龙类这一数值约为4.3%到4.6%。研究人员还提到,新发现的这种古代掠食者看起来与多数其他霸王龙类完全不一样。与传统的短而高、具有更强大咬合力及粗大牙齿的霸王龙相比,它的头部具有更长的吻部和窄长的牙齿。
年1月,技术人员对“虔州龙”化石进行装架调试
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牵头的中外科学研究小组,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距今万年到万年间)发现保存独特的新窃蛋龙类化石——泥潭通天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上。
“泥潭通天龙”复原图。(赵闯绘制)
“发现时,该恐龙头部上扬,前肢向左右两侧伸展,说明它在泥潭中挣扎求生,直到死亡并最终保存为化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这种姿态保存的窃蛋龙类化石。”据吕君昌介绍,除了尾部、部分前肢和后肢远端缺失外,化石基本架构完整,尤其是头部、颈部及前肢的近端保存精美。
科学家在赣州地区发现的新窃蛋龙类化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供图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泥潭通天龙与同样发现于该地区的斑脊龙关系密切。“命名为泥潭通天龙,是因为化石发现地点位于赣州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风景区,而种名‘泥潭’则喻指恐龙在泥潭中挣扎的情景。”吕君昌解释道。
来源:客家新网网
编辑:杨诚
大家都在看
瑞金市委书记许锐深入农村,和老百姓们都聊了啥?|乡风文明
瑞金人,车辆乱停放曝光第三波!!!
“啄木鸟行动”第四十四期
丢脸啦!江西曝光失信公职人员!瑞金一人榜上有名!
文明曝光
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瑞金校园刮起“文明风”
文明动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