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快乐与一线教师谈科研拆书笔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生 http://www.tlmymy.com/

读书快乐!

——《与一线教师谈科研》拆书笔记(上)

■■■■

疏于读书,是近年来学习上的一大弊端。没有大量长文阅读作为基础,沉溺于短时、碎片化的娱乐活动成了日常。这导致的后果便是思考力的日益孱弱。悬崖勒马未为晚矣,希望“读书、摘抄笔记、写书评”能成为生活中的常态。最近读了《与一线教师谈科研》一文,有些启发,记录一二。

《与一线教师谈科研》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忱老师所著,全文共十三讲,语言平实、接地气,把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时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一梳理,读来不觉枯燥,反增了许多对照、反思的机会。摘录如下:

第一讲教师需要做教育科研

1.教育科研并不像少数人想的那样,就是出书、写文章,而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个从思考问题只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2.一定是基于真实的问题,然后才会有真正的研究;一定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变化与教师自我的成长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家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研究冲动。

3.教育研究的过程,就像是去西天取经的过程,放弃一切功利才能取得真经。

问题化学习

第二讲教育科研如何避免同质化

1.教师的研究定位: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

2.坚守学校阵地,着重开展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一心想做综合的、整体性的大课题,但囿于缺乏驾驭大型课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掌握系统整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等原因,最终总结成果时只能东拼西凑,敷衍塞责或捉刀代笔,草草收场。

3.运用或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去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研究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和校正。

3.创造力测试中常用的量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了解学生创造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第三讲学会搜寻资料

1.在积累资料时也要充分重视对学校规划、工作日志、工作计划与总结、会议记录、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各类评价、各种数据等第一手文献的搜集,因为这些资料最接近原来的事实,能具体真切地反应事件发生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状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阐述有很强的的说服力。

2.跟踪法:回溯检索法,利用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所附的引文和参考文献、文献目录索引,来追溯检索需要的文献。对于期刊,教师进行研究时,一般查找最近3-5年的文章即可。

3.学术性期刊一般会在每年最后一期列出全年登载的文章篇名、期数和作者,可直接从期刊片名中找到可能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事半功倍。

4.对资料的有用部分,采用复制、记录等方式加以保留。摘录原文内容中重要的部分,有复印条件即可全文复印,比较重要的有关片段、句群可作摘要。还可以采用纲要的形式,记下原文的层次及主要内容。

切记:所有复制的材料都必须保留文章篇名、书籍出版社、杂志名称、出版年月、页码、作者等来源信息,供研究过程中引用、运用。

第四讲选择研究课题

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最近区教育学会专题调研结果出炉,我校语文组侯琳老师的调研报告《小学语文三年级学生高频错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喜获一等奖。看了它的调研报告,收获很大。

(侯老师从“扎根字理,追本溯源”入手,提出预防错字的举措)

该调研在了解我校三年级学生在书写《写字表》表中个生字时出现的高频错字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原因,为改进写字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侯老师的每一步研究都很扎实,提供的建议富有针对性,有理有据,是一份很有实用性的“田野研究”。读来觉得,日常教学蕴含探究。

而所有的起点,源于“问题意识”。同样的,我们英语学科也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点,比如我最近常常困惑的高段学生背诵课文、默写单词有困难问题。是否能做一个调查,寻找成因以及按类别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建立资源库?正如我们教科办阮琦老师反复提醒我们的: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教学中微小的问题,平日里好好收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勤反思、多动笔。

假使每一年都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发现一个小问题,以此为切入口,贯彻一年的教学始末。那么几年后,必定会为自己建立一个珍贵的宝库。

图文

李秋叶

审核

汪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