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IIIS10thanniversary
从茶园走向世界
第二期
她说,要穿越多元文化,做独具特色的科研
“她在发现重要的研究问题上很有品位。她已经对该领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并且她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自然语言处理泰斗DanJurafsky曾这样评价她
她是届姚班校友,陈丹琦
New
本期主咖
陈丹琦,届姚班校友,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普林斯顿NLP团队共同带头人。她的研究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尤其是在文本理解与知识表示和推理的交叉,问答系统、信息提取和会话系统中的应用。加入普林斯顿大学之前,陈丹琦曾在西雅图的FacebookAI研究中心担任访问学者。她曾获年斯坦福大学ArthurSamuel最佳博士论文奖,Facebook奖学金,微软女性研究奖学金以及ACL’16和EMNLP’17的论文奖。
陈丹琦
01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您的博士论文这么受欢迎,您是如何挖掘到这些有趣、重要的问题呢?
所有的科研都是有一定契机的。包括我现在上课教论文的时候,不可能孤立地教授一篇论文,它一定是有铺垫的。我从12年开始读博,到今天为止,过去8、9年AI这个领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很多革命性的东西都在这些年出现。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最前沿的。然后真的需要一些契机,需要很多的思考,需要知道当前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是重要的。当然除了契机,也需要对自己的领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以及一点运气和其他的东西,例如你做出东西之后如何跟人有效地交流,如何让你的工作被更多人知道,这个东西以后怎样让别人去跟进。这些都是需要充分的努力之后才能把你工作推出去的。
您是怎样发现这个“契机”的呢?
首先我得确认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其实,有个故事我很少去讲。博士第二年,我写了一篇论文(我是博士第一年结束才加入StanfordNLPgroup的),也是我的第一篇NLP领域的论文AFastandAccurateDependencyParserusingNeuralNetworks。那篇论文非常有名,就是那一篇论文让我们领域的很多人都认识了我,现在基本上所有教科书都会提及。这篇文章讲述的是parsing问题,就是说给定一个句子,然后计算它的一个句法结构,这在NLP里是非常基础性的一个问题。
我想讲的故事是,因为那个东西成功了,到我博士第三年的时候,我就想做很多它周边的东西,包括cross-lingualparsing,multi-lingualparsing等。这一年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做不动。我导师是一个语言学家,他很懂这个东西,但是我对除了英语和中文,其他语言的理解非常的浅(我的第一篇文章做的是英文和中文)。他们当时在推universaldependencies,即怎么样做一个句法的范式使其对很多语言都能应用。他们在努力地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希望我继续把这个发扬。但是我不懂其他语言,那时候我的语言学背景非常差,然后就做得非常挣扎。我做的实验结果都很好,我知道写成论文一定能发,但是最后我自己选择没有投稿。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实验结果到底能否真正的证明我们的方法有效,它到底是因为方法本身呢,而是因为不同语言的数据收集方式或者范式不同呢?我不知道我能给我们领域带来什么新的视角。总之就在那一年,我特别挣扎,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思考,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是我相信的且真正有用的。我想要找到能真正让我激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去发论文,为了去追求一些论文数什么的而去做研究。所以第三年的时候就开始去想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