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讲/座/回/顾
“
在还没走远的冬天里
我们的脚步
从未停下
”
2月22日晚,走进本科生科研系列讲座之文科专场,蓝江教授从读、思、写三个角度,结合丰富生动的举例,介绍了人文类学术做学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以考虑采取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蓝教授坦言,这些内容以前是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讲授完的,本场讲座可谓是内容详实。
一、人文学科与经典著作
蓝老师强调读经典的意义,“任何二手文献都是对原作的歪曲”;但同时提到初学者也可读一些二手文献帮助自己理解。读经典可能会感到很难,障碍有三:专业概念的本身障碍、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以及学者特意隐秘写作造成的障碍。
例如,读者也许会对上图所示文段的“女神”一词感到困惑。
事实上,北欧神话中太阳神是个女神(Sol),而月亮则是个男神(Mani),德语在北欧神话中,太阳是个阴性词,故而图中的“女神”就是指太阳。
另外,蓝教授还具体讲到了阅读的粗细、速度,如何做阅读笔记等话题。
二、人文学科与问题意识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就要问个为什么。”问题意识应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
蓝教授带同学们具体地体会了问题的分类、问题的视角、如何寻找问题,并提出了学术研究的两种态度:求稳与求新。求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概括总结,求新是带着自己的慧眼,发现并开辟学术新天地。
三、人文学科与论文写作
由于时间关系,蓝老师略讲了这一部分,但强调了学术规范的重要性。
由于蓝老师的号召力,本次讲座的会议室涌入了多位同学。讲课部分结束后,不少同学开麦或通过对话框,与蓝老师进行了提问与探讨。讲座结束时,许多同学意犹未尽地向老师索要PPT,好回顾与再现老师所讲的要点。相信本次讲座对同学们开展学术研究有具体详细的帮助。
举办单位:SRTP学社
更多信息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