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则产业强,科技兴则经济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新起点上,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摆在了工作的首位。
年10月,“青创十条”出台,汇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打通产学研价值链正是建设创业城市的关键环节。
一座城市拥有的科技成果,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很难将其变为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这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青岛这座海洋科技名城面临的困境。
2月24日,由市*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青岛日报社、市*务服务热线共同打造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五期协商活动举行。本期活动由市*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民建青岛市委联合承办。市*协委员、民建会员、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来到活动现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协委员、崂山区区长等场外嘉宾共同就“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主题展开热议,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
全力贯通“源头”把科研论文“写”在青岛大地上
“青岛每年在海洋腐蚀防护方面的投入及腐蚀引起的损失总量超过.16亿元,海洋防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青岛从事海洋腐蚀防护行业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才众多,技术储备雄厚。”作为全国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表示,“天时地利俱在,青岛完全有条件成为一座‘海洋腐蚀防护名城’,但最大的‘痛点’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悉,侯保荣院士正在牵头筹备建设青岛市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产业平台,旨在打破桎梏,为科技成果转化“搭桥铺路”。
在青岛,一大批科研人员与侯保荣院士一样,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而多方筹谋。
青岛聚集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近三分之一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水产研究所等重量级科研机构。青岛完全有底蕴孵化一大批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海洋科技企业。但与上海、深圳等已形成海洋产业集群的城市相比,青岛现下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青岛的科研成果仍然主要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我市产出的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长,但能够满足转化需求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仍然不足。”市*协委员、民建青岛市委科技委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罗轶调研发现,很多科技成果处于实验室阶段成果,大多不能“即时转化”,而让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中试、熟化相关环节,在平台、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投入不足,以至于企业对这些科研成果“接不住、用不了”。
“相当一部分科研院所在科研选题时并非以企业为服务对象,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研发过程与市场脱节,以至于最后产生的科研成果市场价值不高。”罗轶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罗轶建议,科研人员作为科技成果的缔造者,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除了基础研究之外,在产业和应用研究方面需要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