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壤研究成果新鲜出炉,中国发现大问题,俄 [复制链接]

1#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

往年院士增选都是神仙打架,一般评选院士的都是各个学阀的掌门带头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都快准备养老了的老院士,基本都看不到什么年轻的名字出现在院士名单上了。

但11月22号,两院增选院士名单出来后,学术圈发现国家正在改革学术圈的老人*治。

新院士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

尤其是有科学家能够在42岁的*金年龄评选上院士,整个学术圈都为此沸腾了。

但他们没有想到,院士年轻化只是国家改革的第一步,引进民营科研力量也只是基本任务。

这次院士评选,是中国对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方向的一次确定,一大批国家扶持项目,即将上马起航。

作者

陆离人

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2#

来源:时事纵贯线(ID:zgx)

作者:博弈

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上带回来了1.7千克月壤样本。我国科研人员立即对月壤成分等属性进行了分析。

但是随着研究的越发深入,我国科学家却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中美两国之间的月壤居然存在不小的差异!

俄罗斯更是直接怀疑,全球是否都被美国给骗了?

当初我国和美国关系还是不错的蜜月期时,美国率先登月之后,送给了我国1克月壤。

当时这一克月壤被我们分成两半,0.5克用于研究,0.5克保存。这仅仅的0.5克,对我国研究月球方面的贡献很大,单单是取得的成果论文就有十几篇。

但此次我国公布的月壤数据却和美国所公布的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就是肉眼可见的颜色方面。

美国阿波罗系列计划取回的月壤样品颜色为灰色,颜色和普通的水泥类似;我国中国探月工程所待会地球的月壤,却呈现出更深、类似泥土般的黑色。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5号探测采样封装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邓湘金表示:“我们发现在着陆器开始执行取样任务的那天早晨,挖取工具把月壤表层土壤挖开后,月壤颜色是深色的,但是我们从早上采完样到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原来采完样的那个地方颜色变了,没有料到,所有的人都没有料到。”

更神奇的是,我国科研人员还在月球地表发现另外一个现象:月壤取样后的坑洼处会慢慢向上隆起,坑洼处变浅。

月壤被取走的地方肯定会形成一小片坑洼,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坑洼几乎会被逐渐填平,就好像月壤会不断“自我生长”一样。

其次,两国之间的月壤在密度上也存在不小的差异。

按照美国当年给出的月壤密度计算,中国嫦娥五号返回舱能携带的月壤应该为2千克。但等返回地球才发现,我国实际取回来的月壤密度更小,实际总重量仅有1.7千克。

这样差异的数据以及美国只字不提的现象下,给美国登月阴谋论者们提供了绝佳的证据,让很多人坚信美国登月是一场骗局。

但事实上应该并非如此。

虽然两国月壤存在差异,但主要是因为采集地点不同所导致的。美国和苏联进行的探月计划,基本上着陆点都在于丰富和静海区域,而我国嫦娥号的着陆点则在风暴雨吕姆克山脉以北。

月球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元素和物质,而且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自然会导致在不同地点的土壤密集度不一样。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明美国登月计划造假,太过片面了。

更何况,数据不同反而对人类更加有利。因为这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颗陪伴了地球几十亿年的卫星的真面目。

中国采集的月面熔岩年龄更短,对我们了解月球更有实际意义上的帮助。同时嫦娥五号的成功也证明了我国在工业和科研实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支撑这样高难度的计划。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订阅“大国纵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