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民小编说
校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校能够走多远。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策略都是校长运动思维方式进行思索后的产物。那么,学校管理中常见的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思维方式有何特点?专业充电,一起来看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涛的观点。
当一位校长有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了相对丰富的管理经验,那么什么是制约其发展、提升的瓶颈?在于思维方式。
加拿大教育改革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认为:“我们需要一张不同的处方,以便抓住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到达另一个山头。一句话,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对不同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风格作一对比,就可以发现,表面上看是价值取向、管理策略和方法的差异,但根子却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任何学校的价值观和价值转化的策略都是校长思考后的产物,是运用思维方式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校长以什么样的基本依据和模式来思考学校日常工作和推进学校变革,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基本依据和模式都错了,那么只能导致管理意义上满盘皆输的灾难性结局。所以,校长的专业发展,不能不提思维方式的发展,学校变革,也不能不提思维方式的变革。
改变已有的思维方式,拥有新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马约尔所指出的那样:“在朝向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根本变革而前进的过程中,在其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接受的一个最困难的挑战将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之能够面对形成我们世界特点的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变化的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一挑战将贯串学校变革和校长专业成长的全部历程。
人类已有的思维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哪些是我们理想中的好的思维方式?其好与不好的标准何在?在我看来,标准不在于新旧,不在于西方与中国,不在于大师、名人和普通人,而在于适合:是否适合于学校变革和校长发展?
那么,什么是最适合于当下学校转型性变革和校长专业成长的思维方式?整体式综合思维、关系式思维和过程式思维等,是当今校长在日常管理中最需要的好思维方式,它们各自的相对面则是校长最需要转变的不好的思维方式。
01
从点状式分析思维到整体式综合思维
点状式分析思维是一种比较幼稚和初级的思维,同时也是一种下意识的非理性思维。
这种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就事论事的点对点的思维,不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由此及彼;更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做到举一反三。
点状式分析思维方式是一种片面的思维方式,只看到了外表的点点面面,而没有深入追究、探求它的起源和本质。对以往做的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不清楚原因,在处理相同或类似问题时就象以前没见过一样,以往的经验根本不起作用。
这种思维认识往往容易让人走入误区,只是照搬前人的模式,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创新。“只见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对这种思维方式特征最形象、最恰当的描述。
在学校文化改革实践中,叶澜教授指出,有的校长习惯于将特点当成特色。学校有球队获得了某级别的冠*,学校就成为体育特色学校;学校有文艺团队获得文艺演出的某某奖,学校就因此成为艺术特色学校;学校组织了一场声势规模都很大的教研活动,学校就是具有教研特色的学校。
在叶澜教授看来,特色是点的弥漫和渗透,特点如果不弥漫和渗透在学校改革的各个领域,就只能是“点”而不是“色”。但在现实的改革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学校管理者热衷于“点”的放大和炫耀。
整体式综合思维是一种强调整体而非仅仅是各个部分的思维方式,它主张把某一部分始终置于整体的背景框架中思考,要求用整体来说明局部:“仿佛你必须道尽万事万物,才可说出其一;仿佛你必须对整个体系作出概要的说明,始可以阐明一个新的思想”,它强调整体内不同要素的综合融通,而非不同要素的累积叠加。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