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
现在需要联系导师吗?
小编答疑:不需要,一是因为初试成绩还未尘埃落定,冒然联系导师,导师会觉得你的行为缺乏考虑;二是因为现在联系了,等过完年导师估计也快忘了,实际作用不大。
建议大家在初试成绩或复试名单出来后联系导师,一般以邮件形式请教,言辞礼貌,表达诚恳,尽量不要打电话、发短信。最好附上一份能够表明自己优势的简历或者作品集。
PS:联系导师前摸清你想联系的导师的脾性,有的导师反感复试前有学生联系自己。
2
准备复试,难吗?
小编答疑:首先,考研复试的淘汰率并不高,国家规定淘汰率最多不能高于2:1,超过这个比例基本都是特别反常的可疑情况。
其次,准备复试并不简单,就像很多同学虽然背功了得、看书也快、例题步骤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一旦自己下笔做题却痛苦异常一样。写和说是两个相互联系但有明显不同的过程,并不是你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就一定能说得很好。
3
初试成绩排名很靠前/靠后,
就没必要准备复试了吗?
小编答疑:在最终的考研总成绩中,初试成绩占比50%-70%,复试成绩占比30%-50%。以占比70%为例,依靠初试成绩在复试中有1%的优势,你的初试成绩需要比其他同学高出7.1分,而成绩最靠后的同学,和排名中等的同学(我们没必要和最高分比),最多也就是14分的差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成绩排名最后的同学只要比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在一次满分30分的考试中多拿2分,他的总分就能超过成绩中等的同学。
4
本科没有发论文,
没有实习经历,影响大吗?
小编答疑:本科没发过论文,对复试影响不大,这是一项“有则加分”的选项,如果你本科就有科研思维并且有学术成果,当然老师会更青睐于你。论文不局限于报考的专业,与自己本科专业相符也是可以的,所以不管是什么论文,只要发过,一定会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其次,实习经历在复试中还挺重要的,如果有相关专业的实习经历,也是加分项,有本科专业相关经历也是不错的。如果本科四年实习经历无,很容易被老师提问:那你大学都在干嘛?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5
考研复试,考察的内容是什么?
小编答疑:考研复试一般由专业笔试、专业面试、英语面试三部分构成(有的学校包括英语笔试和听力,宝宝们一定要打听清楚哦),其中专业面试分值最大,英语面试也比较容易拉开差距。至于笔试,一方面分值较小,一方面通过初试的同学,除非遇到陌生题型(复试中常见的陌生题型:科研规划、研究设计),一般不容易拉开差距。
专业面试,顾名思义,专业占一半,面试占一半。专业方面,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准备,不要觉得你能在笔试中写得很好的东西就能说的很好。“说”远比“读、写”更难掌握的技能。书面语言是可以回看的,也就是,当老师没有get到你们的意思的时候,他可以通过回看你之前写的内容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说无法回听,稍纵即逝。
在口语交流中,你的逻辑是否清晰,你的陈述是不是自信、是否能说服人,这个要求无疑是比笔试高的。面试你要有聊的感觉,而不是给人背的感觉哦。
PS:有的学校部分文科专业课面试也会问你看过哪些和本科专业方面挂钩的书,这个大家刚好可以准备一下,看看该学科的经典教材。还有一些跨考的宝宝,可能会被问到“你为什么跨考,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6
准备复试,需要努力到什么程度?
小编答疑:据说,1/3的美国人,认为公开演讲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而复试,面对5位老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心里是打鼓的,又有多少人,进考场的时候嘴巴里念着“要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看书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但是,通过复试的同学,专业水平的差距,基本就是分跟分的差距,本身就不是老师的第一考虑范围。
能通过初试,大家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还少吗?小时和0小时,区别真的会非常大吗?
学习复试,特别是复试口试,一定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一定要把该丢的脸丢到位了,把改补的短板都尽快补齐了,才能解决表达能力弱的问题。说话有点含糊的同学,要学一点发声技巧;跑题王们,要让自己的思维逻辑变得“正常”;冷场制造者们,要让自己变得更淡定而自如;平时喜欢过多为自己辩护的人,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谦虚谨慎!但是更重要的,是敢于说话本身,是克服恐惧。
7
如何准备考研复试?
小编答疑:如果让我说,每天找一个专业问题,随便什么都可以,录一个5分钟的视频,自己看,觉得不好就重新说,坚持50天,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自己的综合形象都会有很大提升。
如果你想进步更快,找一个规模不大的小组,最好不超过30人,每天互相听、互相批斗。
再强调一遍:平时多丢脸,考试不丢分,说实话,这是普遍的真理。
特别是,口语表达这样,大部分人做得很烂很烂的东西,不在面试前把该丢的脸都丢了,你们真的好意思让老师看到你们最崩溃的样子吗?其他的技能都是附带的,比如收集信息,比如架构逻辑性,比如发音训练,比如服装搭配,没事,等后面小编都会教你们。
8
现在就开始准备复试吗?
小编答疑:为什么不?都努力这么久了,最多就是一天2小时,哪怕最后结果不如意,表达逻辑的训练对你们以后找工作同样会有帮助。而如果准备二战,找一个小队每天讨论1-2小时专业问题,你们会发现自己30天学到的东西,可能不比自己一个人备考半年来得少。
不要怕浪费时间,你们的时间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值钱,特别99%的人初试结束以后,无非就是在反复无聊而已。
9
完整研究计划书包含什么?
小编答疑:一份好的研究计划书应当包括题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特色、进程计划等8个步骤。
10
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复试,
初试没过,岂不是很亏?
小编答疑:如果等初试成绩出来才开始准备,时间上还是来得及;如果等分数线出来才开始准备,那会非常匆忙,你需要一点点回忆以前的知识,还得去看论文、搜集资料、准备面试技巧等等,时间完全不够用,那个时候才是亏大了。
如果自己觉得考得不是很理想,可以做两手准备,一边准备复试,一边看看实习工作,其实准备复试不需要像初试一样,每天学习16个小时,只要合理分配时间,两者都可以兼顾。
11
推荐问题
Q1:如何介绍自己?
A:自我介绍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准备,你的经历比你的名字更重要。
重点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都可以简要介绍。
回答问题的过程是考生综合能力的展现过程。
Q2:该怎么样组织语言回答复试面试中的问题?
A:拿到题目,应该考虑要套用哪个理论,从哪个角度入手,一共要分为几点来答,这样条理才清晰。如果能举例子,最好用上,例子最能说明问题。
一个同学被我们冠以“两面性”的绰号是这样来的,他说自己在复试时,每个题目都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感觉效果还可以。不妨借鉴。
Q3:如果问读了哪些书,哪些著作,哪些期刊,该怎么回答?
A:这个题目出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当然是学校自己定的参考书目了,有的学校参考书目是自己编写的,如果你说看了某某大师的著作,就没有提到他们学校的,他们会怎么想?
Q4:问到你是如何看待某一本著作,或者期刊的,怎么回答?
A:这个和上个题目差不多,能写书的说明都不是等闲之辈,最好是中性回答,不带个人偏见,或者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高分,那就需要在表达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深度上有所加强。
Q5:今年发生了某某事件,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A:这也是热点型题目,而且是命题型。这部分内容的准备起来,要求的量比较大。但你可以参考如下的准备策略:
(1)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反映了这个阶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