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xwdt/ELEVEN科研日记
科研日记
.12.29
延续未尽的谈话
反思自己的教学
林术倩
为何要玩一学期的“萝卜干”
可能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看似寻常的事情上当做理所当然,而且愿意在活动中进行深度探究?毕竟,尽管这些幼儿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相当有限,但是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萝卜干、怎么搭架子,幼儿仍然可以学会,并且学得更快,就算老师不教给他们这些知识,等他们变成青少年时,他们很容易就能获取相关知识。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担心什么?在现代化的知识体系中,这些活动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幼儿所必须学习的核心知识,那它的教育价值何在?然而,详读“萝卜干”活动并观摩活动录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多个答案。
第一,大部分与生俱来的或者教育追求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一一呈现,通过活动的进行,这些学习品质得到强化,这是灌输式教学不可能达成的效果。田园活动的实施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特点,不会强调死记硬背的训练和学习。当他们对同一现象产生兴趣时便组成项目小组,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观察、解决问题及合作能力。当教师请他们进行设计时,他们的设计能力及调动已有经验的能力呈现出来了;当教师请他们完成计划的任务时,他们的分工意识、合作能力呈现出来了;当教师请他们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时,他们寻找依据、综合分析、将不同因素进行联系的能力呈现出来了。这些学习品质在幼儿较长时间、全身心投入的自主探索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尽管它不包含在幼儿进入小学的测试范围中,但它对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更具长远价值。
第二,这些幼儿会通过绘画或者图表表示真正吸引他们兴趣的事物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项目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图案和符号以及它们可以达到的目的。相对于死记硬背,这种运用式学习做到了认知参与。
第三,回顾部分幼儿在设计萝卜架时否定自己设计的部分,尽管他们的设计想法没有在初次制作萝卜架时被采用,但是在后续活动——制作甘蔗架、葱架时,幼儿将之前的设计组合起来,形成了新的设计图,并通过操作使大家的想法应用于实践。在这过程中,幼儿学习到每个人的想法都值得被提出、被倾听。
第四,当幼儿经历第一次制作的萝卜干发霉后,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学习到了一种不属于任何标准化测验的生活技能:他们在学习接受失败,尝试卷土重来。我们通常低估了幼儿接受挫折的能力。如果成人总是试着避免这样的失败,幼儿学到的也许是:不能失败,失败是对个人努力的绝对否定,不具有启发意义。他们也许会垂头丧气,而不是尝试发现原因、解决问题——这样的价值观将会影响他们一生。请注意,当他们发现萝卜干发霉时,只有他们内心接受了初次尝试失败的现状,他们才能从多方面分析萝卜干发霉的原因,才能提出改进策略。
第五,萝卜干制作过程中幼儿深层次的触及了自己的文化根基。腌制萝卜干是对食物的储存加工,是我国饮食文化与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其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创新。目前这种做法主要存在于农村,因此农村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这样传统饮食文化浓厚的环境中体验地地道道的古人关于食物的加工储存优秀传统。
在进行项目活动时,我们可以看到,高品质的项目活动会聚焦于值得探讨的主题上,会使幼儿专注于重要的学习过程,会使教师变成共同的探索者,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师幼共同投入活动,如设定探究的问题,花时间精力进行深入探究,准备作品并详细呈现探索实践的成果与过程,多种方式评价和分享学习结果等。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幼儿、家长和教师的热情投入。传统的教学活动只会发生在幼儿园中,发生在幼儿与教师之间,但是在这样充满活力的项目活动中,幼儿主动将探索学习的空间拓展到家中,让家长也成为幼儿共同的学习者,不只是探索项目活动内容,也探索幼儿如何学习。
廖俊平
关于常规教育的思考
喝水是过渡环节,原本是用来缓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休息放松的时间。可由于孩子没有排队的秩序感导致这一环节基本上都是你挤我,我挤你,拥成一堆,虽然老师在旁提醒:“不要挤,排好队”,但等老师一转身,又乱作一团,更有的孩子像小火车一样冲撞到前面。今天在中班,不一会,就听见:“老师,小宝踩到我的脚了。”“老师,郑子怡把牛奶洒在我的身上了。”“老师,浩浩老站在前面不端牛奶让我们走不上去端牛奶……”就一会儿的时间,孩子们为了排队问题惹出了那么多的矛盾。
分析:
中班幼儿自我思想已渐渐形成,行为动作都较活络,教师的平白说教似乎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进行常规教育,吸引幼儿按要求做事也许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见此情景,我想和孩子一起学习儿歌——《排队走》,并在排队喝水期间播放。表现好的小朋友得到表扬,并请他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幼儿遵守排队规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