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年科研中科院教授全程带队授课天文 [复制链接]

1#

这个寒假,让我们一起跟着中科院教授

仰望星空,探秘「浩瀚宇宙」

开启属于自己的科研故事!招生对象:9~15岁对天文感兴趣的青少年项目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项目地点:北京智慧科技馆项目时间:.2.2-.2.8

课题设计思路

-为什么会有风霜雨雪?

-为什么会有冬暖夏凉?

-星系是怎样形成的?

-恒星是如何演化的?

-月球为何总以一面面对我们?

-人人都熟悉的太阳是否有能量耗尽的那一天?

……

地球之外的浩渺空间中,有无穷无尽的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而这一次,「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教授」倾心打造「天文集训营」,将带领学生揭开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神秘面纱。

-探究太阳和八大行星的时间和空间;

-揭秘为什么中国古代天文学没有发展成现代科学,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和西方天文学之间的异同之处;

-在专业的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并对天文观测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数据处理进行学习,完整实践预测-观测-数据处理全流程,最终获取属于自己的观测成果。

项目亮点全程中科院教授指导-全程教授指导,确保课题质量和教学时长-四大课程模块,迅速掌握天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密集的天文观测训练

-使用专业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与恒星的奥秘

-拍摄天文照片,从观测数据中解码有效信息

课题型(PBL)教学模式-国内首个采用课题式教学的学术营:贯彻国外顶尖大学“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和教育理念闭环式教学-科研预备课—课题学习—科研报告项目导师及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教授

主要从事空间物理、太阳物理等方向的研究。在审稿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曾被邀请在国际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代表中国做大会报告。

项目详情

2周课前材料预习阅读科研预备课材料,提前了解相关知识,激发孩子兴趣(报名后发送学习材料)2次线上科研预备课每周一次课程,导师引入知识、讲解答疑,引导孩子理解相关知识,确保孩子顺利进入实地科研(报名后发送学习材料)7天线下学术集训-9:00-12:00理论讲解-13:30-17:30分组实践-19:00-21:00科学手帐、总结讨论(3-4人为一小组,师生比7:1)Day1

晚上

/下午18:00-18:30入营

/晚上7:00-8:30开营典礼

Day2

上午

/地球现象:以地球的一天和一年为例,介绍地球自转、倾斜角、时区等天文地理知识;引导解释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等常见的天文和地理现象

下午

/实践活动: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日晷、用圭表来认识季节、用指南针和磁铁认识磁场

晚上

/实践活动:夜间天文观测,完成科学手账

Day3

上午

/日球空间:通过风霜雪雨、飞机飞行等现象,引入高层大气(对流、平流、中间层、热层)的相关概念;通过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事件,引入宇航员空间站,空间设备、卫星、月球等知识的介绍

下午

/实践活动:棱镜实验;情景设计: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晚上

/实践活动:夜间天文观测,完成科学手账

Day4

上午

/浩瀚星空:宇宙和星系是怎样形成的?太阳是如何发光发热的?什么是太阳风暴?

下午

/太阳背后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太阳的成分、核聚变、原子光谱等知识讲解。

实践活动:用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

晚上

/实践活动:夜间天文观测,完成科学手账

Day5

上午

/古代天文和西方天文:古天文学知识学习;万有引力的前世今生

下午

/实践活动:学习天文软件使用:学习如何使用Stellarium,StarWalk软件,查看星体的位置,并识别星体名称;学习天体摄影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

晚上

/实践活动:夜间天文观测,完成科学手账

Day6

上午

/流浪地球讲座:

-为什么要带着地球去流浪?

-上午人类是否能找到“另一个地球”?

-太阳的能量是否有耗尽的一天?

-影片中的地球为什么是零下80度?

下午

/结题汇报撰写

晚上

/完成科学手账

Day7

上午

/结业典礼

/以小组为单元,进行结题汇报及ppt展示

/出营

特殊说明:

1.如天气条件允许,同学们将在导师带领下,在晚上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具体观测时间可能根据天气情况实时调整:

-进行行星与月球观测,目标包括木星、土星、火星、月球;

-进行深空天体观测,目标包括星系、星云、星团;

-使用专业器材进行天体摄影。

(如连续5天天气条件均不允许,出于学习效率和人身安全考虑,观测活动则改为室内理论学习,同学们将在课题组老师指导下,撰写科学手帐,总结当日学习成果)

2.因研究过程中涉及专业软件安装和使用,请务必携带以下电子设备之一:智能手机、ipad或电脑。

项目详情

科研报告

-项目结束后,学生将完成一份规范的科研报告-其中优秀作品可获省级或国家级期刊发表(发表产生的版面费自理)教授推荐信-教授实名推荐信,为学生的综合软实力背书学术经历-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中科院院所科研经历,成为升学简历中最亮眼的素材知识收获能力提升-理解地球的时间和空间背后的天文和地理学原理、太阳和地球的空间关系以及太阳和时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严谨的科学思维、团结协作的意识、研究式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常见问题

1.推荐信/科研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项目成果可以丰富自身的课外研究经历和简历等升学素材,从容应对招生面试,优秀的科研报告还可进*多种科创、科普类竞赛。

2.零基础可参加吗?

当然可以,我们配备了科研预备课,零基础的孩子完全能够在现有的课程设计下,经过科研预备课的学习,快速进入到课题学习中。

少年科研往期学员评价

赵同学评价:

实验失败后,老师并不是仅仅让我们分析失败原因,还设计了新的实验来验证失败的原因。从中我感悟到,或许科研成果的取得正是依靠这样的探索精神,哪怕是失败的结果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而所有的猜测更是要有实验来验证的,充分的证据才能让理论有力。

李同学评价: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做实验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会出现很多难点,所以就需要仔细思考,认真分析微粒运动情况来明白非对称交流电渗是如何驱动微流体的。画图时,需要用软件画图,要求学习origin的Yerror画图。实验需要注意细节——水平放置芯片,不要用手碰注射枪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