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上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的钱七虎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致力于新体制雷达研究近40年,奠定了我国新体制雷达的理论基础,突破新体制雷达的关键技术,建成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实验站,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在北国边疆凝聚起一支“雷达铁军”,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威海新体制雷达实验站外大雪纷飞,寒风凛冽,83岁高龄的刘永坦正跟团队成员讨论如何加速推进新体制雷达的小型化。为了新体制雷达事业,他已经奋斗了将近四十年。刘永坦,年生于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战火纷飞、颠沛流离,这是他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此外,就是母亲在油灯下给他们讲古诗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我记忆最深还是《满江红》吧,怒放冲冠,壮怀激烈。我脑筋里能回忆起那苦难的样子,我父亲就说这些灾难的造成就是我们国家太弱,受人欺负,你们长大也要改变这个局面。淡泊名利、以身报国的种子那时候就悄悄播散在刘永坦幼小的心灵中。年,刘永坦通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学习,成为哈工大的一名青年教师。年,公派英国留学深造,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研究。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雷达虽然号称“千里眼”,但前提取决于它站得有多高,地平线之外的地方都是传统微波雷达的盲区,世界上少数西方大国因此开始研制新体制雷达。年秋天,刘永坦学成归国,他的心中已经瞄准了一个目标,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事实也很快证明,刘永坦的选择很有前瞻性。刘永坦:我们当年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里专属经济区,你看不到怎么管,这显然是重大需求。但是,当时全球范围内新体制雷达也只是刚刚起步,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更没有相关的技术可供借鉴。刘永坦的想法招来一片质疑的声音。刘永坦:你不能出风头,为了出风头你把一帮人毁掉,这么讲这个话,因为他认为这个事很难搞成,即使能搞成也是旷日持久。面对这一切,刘永坦没有动摇,在他的心里,国家的战略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个人的成败得失无足轻重。在国家的支持下,十个月时间,刘永坦组织的六人人团队就拿出了二十万多万字的预研方案。此后经数千次实验、获取数万个测试数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取得了重大进展。年,刘永坦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建设新体制雷达实验站。威海这个偏僻的小渔村成了刘永坦和团队成员的第二个家。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成果一到实际应用场景下就状况频出,海杂波的信号比探测目标的信号强度高出成千上万倍,雷达根本分辨不出茫茫大海上哪是真正的目标。当时负责信号处理的张宁感觉到了巨大压力。刘永坦: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宁:当时刚参加工作好多事都不知道,你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多难,是吧?但是年轻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担心它到底难不难,就得干。如今,张宁自己都记不清跟刘老师一起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全系统做了多少轮调试和改进。年4月3日,目标终于在新体制雷达的屏幕上出现,8年多不为外人知的艰辛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和泪水。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刘永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年,已经功成名就的刘永坦再次做出让人诧异的决定,牵头承担研制实用型的新体制雷达。刘永坦:有一些善意地劝我,意思说再往上做,它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你学校这么几个穷书生能干成这个事吗?我的想法很简单,这个事情理论上比较完善,而且有我们的实验站也建立起来了,也拿到国家的奖励了,但是真正把它做成一个完善的雷达还有相当的距离,从学术上讲有没有解决的问题,从需要上来讲,希望能够做这个很有用的设备。刘永坦心里很清楚,新体制雷达的研究耗时8年,接下来的新体制雷达的应用可能需要若干个8年,如何建设一支稳定而且甘于奉献的团队是项目成功的根本保证。刘永坦:(张宁)刚毕业就跟我干,干到多少年了,我们也没让他去念硕士,他也没念博士,一直跟着我,最后他也很有经验了,他也可以指导学生博士生了,但是学校的规定,你既不是硕士,也不是博士,带什么博士生,我坚持把他批了,学校也支持我批了他当博士。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刘永坦站在团队的背后,默默地为每一个人付出真心真情。张宁是南方人,也一直想回到南方去生活,可一次次都被刘永坦说服,放弃。刘永坦:先把爱人调过来,先把她调过来,我去跟学校谈,学校还行,挺支持的。就在这种关心爱护下,刘永坦的团队从一个六人小组发展成了几十人的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这也是刘永坦承接研制任务的信心所在。然而,现场遇到的困难比想象更大。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许荣庆:电离层干扰太大,屏幕上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当时都懵了。刘永坦却很坦然,在他看来,大多数科研人员掌握的理论都很扎实,但往往套到实际中去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只有在实际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去丰富完善理论。再加上地域和环境的差异,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许荣庆:电离层干扰时刻在变化,不同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刘老师提出要系统性解决问题,把每一个能改善的环节都尽量改善,互相弥补来达到整体性能要求。十几年时间,这支来自哈尔滨的团队长期驻扎海边,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所有的理论空白、技术难题都需要他们自己一个个填补、去攻克。消除电离层干扰这一难题,他们就花了两年多时间。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天,又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刘永坦觉得荣誉属于这个团队,属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刘永坦: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因为这是个团队的事,我一个人不可能干个这么大的事,这个团队不仅是我们小团队,也包括国内优势单位联合在一起的一个团队,才做出一个完全创新的东西。国家对我们的奖励,实际上是对我们这件事情,我们这帮人辛辛苦苦、不求名不求利的一种精神的表扬,我觉得很符合习主席说的,咱们的创新,求不来的,买也买不来,还是要靠自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