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类专业人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的决策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为其决策的基本工具之一。促进学生自我提升是突破口在大学里,除了教师教学生学之外,很多研究型大学都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科学研究,有些学生组织的研究水平非常高。如果学校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基础设施,使得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得资源进行复杂数据处理和模拟分析等,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需要的资源包括文献、数据、软件以及计算工具等。这些一部分由学校提供、一部分来自于校内教师的科研课题、还有一部分源于产教融合。
一、财经类专业人才信息素养提升的意义
第一,信息素养能够帮助财经类专业人才提高决策能力。信息素养高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获得相对优势,优化其决策,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为国家和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信息素养能够帮助财经类专业人才识别和分析问题。在信息化时代,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任务。良好的信息素养训练让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信息获取、分析以及工具掌握方面能够精准施策、去芜存菁,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信息素养能够帮助相关专业人才避免“偏执”。为了迎合客户,信息提供平台往往会有意更多主动推送客户喜欢或者熟悉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素养,通常会导致基于“有偏”的信息来做出决策,这些决策往往显示出“偏执”的特征,而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专业人才理解信息的局限性,从而主动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
从现实来看,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信息,并且大多数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但是可能的短板在于:第一,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问题。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是两个层次的挑战,后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知识和能力的积累。第二,多种类型信息的融合分析问题。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很容易从网络获取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来源比较同质化,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经济等研究对象的认识往往失之偏颇。如何主动获取和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是很多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例如:许多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要进行调研,一些学生常常通过网络或者邮箱等工具进行调研,也得到了一些结果。但是即使时代发展到当下,不管在哪个国家,能够便捷使用网络的群体往往是经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群体,同时也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这样的网络调研结果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也说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世界。
二、专业课堂是财经类专业人才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阵
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课程和其他途径,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也难以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很好地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当学生在专业课堂学习专业知识时,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将会使得学生兴趣提高,同时能够将信息技术掌握得更为牢靠,将知识化为其能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就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这一目标是对专业教师的巨大挑战。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也要达到足够的水平才能将其融合到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影响着财经类相关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金融专业为例,早期的金融从业人员大多利用上市公司报表、宏观经济统计等结构化宏微观数据,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学科进步,一些过去被忽略的数据被应用到了投资决策、智能投顾等各种工作中,如搜索引擎、帖吧等网络平台上各类人群搜索或者发帖数量、相关自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