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报告太枯燥如何高效听讲座科研达人分享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出席各种学术会议,听各类学术报告,是科研工作者实现科研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年轻学人积累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时下,学术活动层出不穷,学术报告随时可听,有时甚至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如何聆听学术报告?如何做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学术报告、解锁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是指以介绍科技发展和学术研究动态、发布学术研究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演讲会。这种会议往往以演讲者、报告人为中心,听讲者参与讨论的机会不多。有时与其他学术活动相结合,具有科普和科技传播的作用。一般来说,学术报告按照大小分为:小组内学术报告、院级学术报告、校级学术报告、全国性学术报告、国际性学术报告。

如何聆听学术报告?

一、聆听学术报告的重要性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报告中多元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启迪思想,促进创新。报告中前沿的成果和研究可以促进我们思考,总结创新。

认清自我,明确方向。优秀的报告导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指路灯塔,帮助学生见贤思齐。

因此,如何高效地听报告对研究生而言非常重要。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二、聆听学术报告的选择

1.鸟瞰型的overview

各种学术会议的大会报告、由本单位特邀的专家牛人的报告即属于此类。报告人一般会对某个分支学科或专门性话题做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综述,侧重于纲要性的、趋势性的描述和分析,不会拘泥于细枝末节。这类报告对了解学科发展的全面动态,增进综合知识,把握科研方向极有助益。

2.专题型的presentation

报告人对某一个范围较小的专门性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内容通常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或动机;问题的归纳与表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果;结果分析。学术会议中的分会报告、小会报告多属此类。

3.讨论型的talk

在专题性的workshop或课题组的seminar上,经常出现此类报告,形式不那么正式,论述不一定完整,结果经常有不确定性,会上经常有激烈的争辩和讨论。此类报告经常会产生激烈的“头脑风暴”,在现代科研中起重要作用。

4.通识型的学术报告

一般是特定研究人员对某学科方向的科普性指导和评论,在基金委有工作经历的管理人员针对项目申请注意事项的演讲,以及一些期刊学术编辑准备的相关期刊热点问题提炼、稿件写作和评审环节、投稿稿件命中率的经验和注意事项等。通识型学术报告一般受益面非常广,除了论文写作、导师关系、期刊投稿等内容,还包含了社会主义制度、国际政治、学术精神等等。所以,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应该有所学习和了解。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三、对聆听学术报告的准备

如果时间允许,在聆听学术报告之前,应尽可能做好准备。要了解下列信息:

1.报告人的背景

他(她)的学术背景、专长、学术成就、治学特点等等。报告人单位页面均有相关介绍,通过网上搜索,也容易“认识”报告人。

2.报告的主要内容

涵盖范围、专业特点、模型与方法、主要结论、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听报告。

与此同时,最好带着问题去听报告,例如,想为自己拓展什么样的知识范围、向报告人当堂提出何种问题、报告后如何请教报告人等等。总之,准备得越充分,收获就越大。

四、怎样鉴赏学术报告的内容

进了学术报告会会场,怎样听好报告?这里头有学问。首先应该承认,对所报告的专题内容,你一般懂的比报告人少,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听懂报告。那么,怎样来听半懂不懂的内容?唯一的方法是:抓大放小。抓什么?

一要搞明白动机。弄清报告人干吗来做这个报告?他(她)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专题?通常,这是报告中最精彩、最重要、最容易听懂的部分;

二要搞明白思想。弄清报告人(或其前人)成功的关键。他(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如何提出假设?如何归纳问题?如何建模?如何求解?如何分析?这关头会有好多地方听不懂,不要紧,抓住个大概就行了;

三要搞明白方法论。高水平的报告人会明里告诉你,他(她)所采用的方法论的特征;没明讲的,你就心里暗暗分析,弄清报告人处理问题的来龙去脉;

四要搞明白结论。报告人所做的结论最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