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爱珍中国女科学家,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 [复制链接]

1#

穷达皆有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不必问前程。

有些人一生都只在为私欲、名利而奔忙,还有些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科学事业,默默坚持,努力付出,为的却是让自己的国家在这个领域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的人大概就是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高尚而纯粹。

李爱珍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默默耕耘了大半个世纪,终于让我国在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完成从有到强的飞跃。

也正是这样一位成绩卓然的女科学家,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但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

为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李爱珍的研究领域是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年,时年44岁的李爱珍,被公派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开始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等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

分子束外延技术可以说是行业的一场科技革命,这种技术的衍生品在国防、医疗、环保、经济等多个重要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美国的两年,李爱珍工作起来也是不分昼夜。曾经设备要求的超高真空工作条件达不到,为此,李爱珍整整花了3个多月的时候,凭一己之力终于找到问题所在。

面对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禁运分子束外延设备的现实,回国后的李爱珍毅然决定造中国自己的设备。她与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厂进行合作,改造并重新设计中国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李爱珍在那苦苦干了三年。

年,在分子束外延国际会议上,李爱珍报告了以国产设备为试验基础的相关论文,这让与会国为之一振。年,国产设备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相关的技术能力和制造水平取得巨大进展。

而李爱珍最突出的成果却并非于此,而在她年近60才开始涉足的领域。年,李爱珍以科学家对前沿技术独有的嗅觉,发现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对国家的重大意义。从此便开始了她在该领域的探索。

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李爱珍的课题组成功实现了亚洲范围内此类激光器“零的突破”,中国也由此跻身掌握该先进技术的国家之列。

这些成绩被一一摆出来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李爱珍这一路付出了多少。在她看来,科研工作,并不是一个到点打卡上下班的职业,而是绝大部分生命。所以,她一直为之拼命。

终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付出得到回报,但她研究的脚步却不曾停歇,把科研推广到应用阶段,是她要奔赴的下一个征程。

院士中的老百姓

年,71岁的李爱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此之前,中国仅有10位科学家获此殊荣,而李爱珍是中国第一位入选该院院士的女科学家。

一直默默无闻的女科学家一下成为公众人物。而引发外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