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命故事40年7到7000为朱鹮添丁科 [复制链接]

1#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朱鹮长喙、凤冠、赤颊,羽毛白或灰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有“东方宝石”的美称。它们栖息于高大乔木上,觅食时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远远看来,又美又仙。

可是这种美好曾一度险些戛然而止。上世纪50、60年代前后,在朱鹮原本分布的地区,朱鹮消失了。它们也曾一度被认为野外灭绝。

直到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省洋县找到7只野生朱鹮——现在朱鹮的“始祖”。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的朱鹮数量从年发现时仅存的7只增加到现在种群总数超过只。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余只。

40年来,7只野生朱鹮如何壮大到+?为给朱鹮添丁,人类做过哪些努力?

野生朱鹮是如何被发现的?

年,俄罗斯最后一只朱鹮死亡;年,朝鲜板门店仅存的两只朱鹮死亡;年,日本将仅存的5只朱鹮捕获,希望人工圈养来挽救该物种的灭绝,然而这5只朱鹮也相继离世。

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建了专门的“朱鹮考察小组”,旨在对濒临灭绝的朱鹮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地毯式搜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表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先生当时除了在野外寻找朱鹮外,还到标本馆寻找线索。刘荫增在检视标本时发现,我国科学家曾经在年采集过朱鹮标本,而且采集地点标记详实——秦岭南麓,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年,历时三年,经过行程5万多公里的考察,刘荫增终于发现了野生朱鹮的身影。一群人展开追踪,最终在秦岭深处——陕西洋县的八里关姚家沟发现了一对有繁殖能力的朱鹮父母,巢中还有3只嗷嗷待哺的雏鸟,以及附近2只年长的个体,总共7只野生朱鹮。

为及时有效地保护野生朱鹮及其栖息地,当地成立了“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小组”,年又成立了“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朱鹮牌”大米和朱鹮有什么关系?

朱鹮重新被发现后,我国高度重视,展开了对这一珍贵鸟类的拯救与保护。

为了给朱鹮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洋县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当地也探索并逐步走上了有机产业发展之路。截止到年7月,洋县已有14大类80种14.1万亩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并创建为全国首批有机认证示范县。

科研人员为何要拿走朱鹮的蛋?

除对栖息地的保护外,对于朱鹮的繁育,科研人员也想尽办法。张劲硕介绍,“偷蛋”就是其中之一。

朱鹮一般产3至4枚卵,为刺激朱鹮繁殖,科研人员会趁朱鹮不在的时候拿走一枚,而朱鹮妈妈在看到自己产的蛋不见后,会再产下一枚补上。过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再去拿走一枚,用“偷蛋”的方式迫使朱鹮多产卵。而拿走的蛋则到北京动物园等机构进行人工孵化。

张劲硕表示,拯救朱鹮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成功案例,成果来之不易,值得庆贺,更得珍惜。他说:“今天,我们驾车行驶在国道上,国道两边已经可以看到野生朱鹮了。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去观赏它们的美。”

一只钻进房檐的燕子,或许是能飞行数万公里,跨越山海的“技术流”;一株草坪上安静生长的树,它的家族在一亿多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你看那只鸽子,其实是只斑鸠……斑斓世界,万物并生,世世不离,生生不息,人不孤独。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正在我国云南昆明举行。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特别策划《生命故事》——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劲硕和中国植物学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科普作者“植物人”史军为您讲述。

下一集,动物篇说说没有金色毛发的金丝猴。

监制:白中华

记者:刘飞富赜

编辑:杨扬鹤佳彭毓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