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顶尖科研实力大PK这些双非,最硬核 [复制链接]

1#

12月1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前沿创新攻关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一大关键。近来,随着两院院士增选、国家科学技术奖等科研领域的实力名单揭晓,可以惊喜的发现,有不少“双非”高校名列前茅,在不同维度上均可与众多“双一流”高校比肩。

本文选取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以//三届增选院士毕业院校情况为代表的顶尖学术科研人才培养、以-年度三大奖(通用项目)为代表的顶尖科研成果,以及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顶尖科研平台三个维度,来看一看哪些“双非”高校的学科实力堪称“硬核”?

顶尖人才培养:五年增选院士校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堪称学术科研人才“天花板”,是我国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双一流”建设以来,两院院士在五年间共增选三届(//年)。除院士增选的当选单位以外,能够培养出学术人才、科研巨匠的“双非”高校不在少数。

根据软科(ID:zuihaodaxue)统计,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在近五年增选的院士校友都达到了3位以上,它们是院士的根,为院士的成长铺就了雄厚的基础与底色,为滋育代代英才厚植一片沃土。

南京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格外突出,在五年三届增选院士中,以本硕博共计6位校友的数量一骑绝尘,领跑所有“双非”高校。其中,年增选的工程院院士黄殿中毕业于无机化工专业、工程院院士应汉杰本硕博均毕业于此。“土生土长”的英才辈出背后,有名师大家潜心育人,一生培育了16位院士的化学工程学家时钧院士,为南京工业大学树立了良好师风,是立德树人的典范。

南京工业大学

作为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中国医科大学走过万里长征、跨过生死防线,始终坚守医疗第一线,厚基础、精医术、铸仁心,成为培养高级医学专门人才的大学,不断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在年院士增选中,中科院院士王以政、工程院院士姜保国均求学于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刘玉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英恺、李朝义等都从这里走出,培养了无数国医大家、济济人才。

陆军工程大学是我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综合性工程大学,堪称“将军的摇篮”“英雄的母校”,是陆军军官成长的沃土,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坐镇于此。年,母校便是这里的无线通信领域专家、陆军工程大学校长王金龙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成为陆军当年唯一当选的院士,为我国国防力量再增一块铜墙铁壁。

此外,还有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海油总地质师谢玉宏,实现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毕业于燕山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段广仁,28岁就已成为哈工大最年轻的教授,成为无数燕大学子心中的一代传奇……他们是母校人才培养的杰出成果,更是激励母校年轻一代莘莘学子的标杆与榜样!

顶尖科研成果:五年三大奖获奖情况

年11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其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

此前软科为-年度各高校获得“三大奖”(通用项目)的情况进行了折合分数计算,不少“双非”高校的成绩可圈可点,其中,华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折合分数均达到15分以上。

在“双非”高校中,华南农业大学无疑是-年度五年“三大奖”通用项目上的最大赢家,五年6个奖项的成绩与“双一流”高校相比毫不逊色。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主持的团队于年、年两度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深耕“无人农场”建设研究,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中国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智慧化,并提高了我国智能农业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扬州大学同样在国家“三大奖”成果上屡战屡胜,接连斩获、、三个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在作物栽培、家禽培育及防疫等农业领域的表现尤其突出。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扬州大学兽医学排名全国第3、作物学排名全国第4,杰出的科研成果就是其强劲的学科实力最鲜明的注脚!

扬州大学刘秀梵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基因Ⅶ型新城疫新型疫苗的创制与应用》荣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在化工领域十分突出的南京工业大学,在国家“三大奖”方面也收获颇丰。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化工+环保”的理念,开展使资源“变废为宝”的绿色行动。如由邢卫红教授领衔的“面向制浆废水零排放的膜制备、集成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不仅荣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还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实现了制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破解了制浆废水零排放治理的世界难题,建成了全球首套膜法制浆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相关成果累计减排废水1.3亿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顶尖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平台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从这里产出。

由于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此处根据科技部年发布的《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报告》以及截至年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情况来一窥各“双非”高校科研平台的雄厚底蕴。

众高校之中,南京工业大学以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顶尖科研配置格外亮眼,可谓在科研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科研平台三个方面实现了“大满贯”。

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前2%,位列全国第3,属于众多开设该学科高校中的第一方阵。其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制约我国过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问题,为化工领域提供重要科技力量。年来自该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上接连刊登,其中,7月16日发布的王军教授课题组在沸石分子筛碳捕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成为南京工业大学年第4篇NS正刊成果。

据软科统计,南京工业大学年上半年NS正刊刊文数量位居内地高校前十,以实际突破展示了南京工业大学在科研领域沉甸甸的分量,在众多“双一流”高校之间大放异彩、独具光芒,科研实力着实令人惊艳!

研究成果刊发Science的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

图源:南京工业大学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