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韩战钢教授和樊京芳教授参与指导的一篇探究非均匀动态分布CO2浓度和地表温度关系的文章,以“ClimatenetworkapproachrevealsthemodesofCO2concentrationtosurfaceairtemperature”为题发表在非线性领域知名期刊《Chaos》,定量厘定了全球CO2浓度和地表温度的耦合参数。韩战钢教授和樊京芳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营娜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陈清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叶谦教授等参与共同完成。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和碱碳社会经济代价研究(YFA)的资助。
CO2浓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一直是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重要议题。年是人类史上最热的一年,这主要源于不断上升的CO2浓度。以往研究发现,全球非均匀动态分布CO2浓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与大气Rossby波有关。然而,它们的动态模式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特别是对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的北半球来说。中国作为碳排放强国,厘清中国CO2浓度对全球地表温度,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
该论文作者们提出一种双层气候网络方法来揭示全球CO2浓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模式。通过去除Rossby波的作用,建立CO2浓度和地表温度双层复杂网络模型,作者们发现,CO2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东亚、西亚、北非、美国东海岸和西欧,以及南半球的南美洲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海域,这些区域人类活动频繁、CO2浓度水平较高。基于加权度指标,确定了碳排放大国(前15国)CO2浓度上升和地表温升的耦合参数。参数值顺序与碳排放顺序一致,表明碳排放大国对全球变暖负有主要责任。此外,作者们发现中纬度地区升温和CO2浓度的上升有关,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如北大西洋风暴路径、热带气旋和亚热带西风急流等影响。
该研究小组多年来一直从事复杂系统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专注于复杂网络与气候变化交叉研究。本文提出的多层网络方法揭示中国和全球主要国家CO2浓度变化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中国和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CO2浓度对地表温度的贡献,对制定碳减策略和减缓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对实现我国“碳达锋”和“碳中和”目标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延伸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建设起步早,并具备了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年,学校成立了非平衡系统研究所,年,创建系统理论专业,开始有目的地投入力量开展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三十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已经成为基础坚实、特点突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学科。
年,学校成为系统理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年,建立全国首个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年,取得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年,系统理论专业被评为系统科学学科中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年,系统科学成为北师大“十五”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科并进入年启动的工程项目建设;年,建立复杂性研究中心,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年再一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重点学科评估。年1月,系统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排列全国第二位。
年4月,学校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系统科学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11个学科之一。
素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