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整体建构与逻辑表达
王涛斌彭州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摘要: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和表达是中小学课题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是课题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成果的特点有深入的认识,在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过程中,要有成果的整体建构意识,同时在成果的表达时要注重成果表达的逻辑要求。关键词: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成果建构;逻辑表达基金:年度成都市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科研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胜任力提升实践研究”(CYZ20);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中小学科研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胜任力提升实践研究”(SCJG20A)。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王涛斌.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整体建构与逻辑表达[J].教育科学论坛,,(25):36-41.中小学课题研究能否顺利结题,取决于研究选题是否新颖,研究过程是否规范,研究的措施是否恰当,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结果是否合理,研究效果是否显著。而研究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普适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梳理总结归纳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是目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普遍存的一个难点,也是课题主研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课题研究成果?许银海认为:“课题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达成的反映,是成功的课题研究结果的表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反映,是研究者探索的教育理论认识,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原理、原则、方法、内容、技术、途径,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措施与操作程序等。”[1]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并运用这一教育规律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成果就是要将解决问题的原理、机制、原则、方法、内容、技术和途径等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确了解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又为什么要这样来解决。因此,课题研究成果既包括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又包括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基于这样的理解,课题研究成果既包括了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即理论成果,又包括了运用教育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操作程序,即操作性成果,还包括了在研究过程中基于课题研究特点和需要所开发设计的相关方案、教学设计标准、教学流程、教学软件、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数据库、音频视频、教学动画、教学课件、课程资源、评价指标、实物模型、网络平台环境等技术性成果。在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归纳提炼过程中,就需要对上述三类成果进行整体的建构,并在撰写成果报告时将三类成果进行有机统一,运用严谨规范的语言进行富有逻辑的表达和呈现。[本文由小课题研究